81atmFL9J5L._SL1300_

 

gilel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uykusu  

在電影院看這部片的時候,我不勝片中冗長的對話睡著了,大概有十幾分鐘錯過了,後來才發現這部片其實很有味道,而且最後才發現這部電影長達近200分鐘。意猶未盡的我,後來又再度進電影院看了第二次,整部電影的全貌才比較明晰,而且有些情節才能連貫起來。這部電影除了本身精鍊的像一本值得細細品味的好書,同時也像一面鏡子般,映照出我平日不自覺或不願意去面對的關於自己的一些面相。影評就讓更專業的人去寫吧,我只想整理一下自己的想法。

gilel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野生  

林生祥的”野生”專輯,是這幾天反覆聽,聽的”很進去"的一張專輯。以前只是當背景音樂聽聽,唱什麼也不是那麼在意,直到前兩天被裡頭的一首歌”姑姑”打到,整個人就被捲進歌曲的情境中,久久不能自己。今晚把”野生”這張專輯,對著歌詞,好好聽上一遍,對整張專輯的樣貌及精神才有了進一步的了解。第一首”野生”,動感的節奏,任誰一聽就會隨之搖擺。生祥以奔放的唱腔,唱出傳統客家家庭中,男孩被當成寶貝呵護,女孩卻像是多餘的,野生的雜草般,任其自生自滅。”在家係零星 出外像野生”,道出了客家女性的命運。可是在生祥入木三分的吟唱中,我聽到了卻是對客家女性堅韌的生命力的肯定!簡單的吉他伴奏,間或交雜動感的吉他拍擊,雖說是民謠,可是你說這不搖滾嗎?接下來,可以從我最喜歡的第六首歌”姑姑”聽起,然後逐步串連至其他歌曲。”姑姑"是以林生祥嫁到車城的一位姑姑為樣本,描寫一位客家女性從童年到長大婚嫁的心路歷程。我覺得這首歌好像野生這張專輯的縮影,這位客家女孩生命中不同時期的樣貌被更仔細地描繪在專輯的其他歌曲中。童年是”讓我跟” “莫哭”; 長大後成人世界的現實(兄弟分家,女性無置喙餘地)赤裸裸的展現在”分家”,而客家女性的勞苦(養豬),則呈現在”姆媽,莫驚驚膽膽大”,及至姑姑結婚後的面貌,則以回娘家的姑婆身分活靈活現的被描述在”轉妹家”這首歌中,其中還有姑婆臨終時,眾人誠心禱告佛祖前來接引的場景,真的十分魔幻寫實阿,沒有驚悚,只有親切的寫實況味。而野生不只是寫人而已,還包含寫景,如”南方” “木棉花”等幾首歌,描繪了南方故鄉的景色及風土人情,包括過節時住在北部的人回鄉的情景,這些都十分貼近真實的生活場景。不過野生專輯厲害的不只是寫景而已,還進一步對景抒情,如”問南方”唱出了對南部大興土木建設卻破壞在地景致的哀傷,還有南部鄉下人口外移,到鄰近加工區輪三班,沒日沒夜工作的無奈。整體而言,野生這張專輯不但描寫了客家女性的樣貌、處境與精神,還描寫了故鄉,還有故鄉在歷史進程中的轉變,真的非常厲害!我常常被生祥抒情的歌聲及吉他彈奏感動到掉下淚來,因為他的歌聲背後,是最深刻的客家女性的生命故事與故鄉的樣貌,充滿濃濃的鄉愁及童稚之情。

gilel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中午休息時,閉著眼睛聆聽林生祥”野生”這張專輯,半夢半醒間,聽到極抒情的一段吉他彈奏,當聽到”童年結束,心情悲傷”這句,整個人像被打到一樣,不可自己。就好像被捲入了歌曲的世界中,雖然不是完全懂整首歌在唱什麼,但那種人事已非,心境轉換的滄桑,卻浸潤了整首歌曲。後來也睡不著了,查了歌名,叫做”歐巴”,似乎是日語裡”姑姑”的意思,英文用的也是Auntie這個字。把整首歌對著歌詞,再聽一次,兩次,眼淚就這麼不可遏抑地掉了下來。歐巴不是我熟悉的客家用語,內埔的講法是直接講姑姑。歌詞讀了幾遍下來,說的大概就是姑姑這位客家女性的故事。童年時無憂無慮,年輕時嚮往自由,跳上偉士牌機車就跟著愛人浪跡天涯了。但及至年歲漸長,婚姻成為一個沈重的課題,沒有結婚就好像沒有根一樣,加上在外飄泊,無所憑依,最後騎機車到車城時,悲從中來,眼淚就掉滿地。這首歌大概是要有一定的年紀,以及曾有過飄泊無依經驗的人才能體會吧。我對”童年結束,心情悲傷”這句特別有感觸,那是一種深深的鄉愁阿,過去的單純已經回不去了,因為時間是一條無法逆反的河流。年輕時的確一台機車就天涯海角都去,但是年紀漸長後,是否沒有結婚就沒有根的感覺呢?不知道,再聽一次吧。附上我大概的翻譯,有些字的意思我也不那麼確定,問了爸媽也還不能確定,因為內埔跟美濃的客語還是有些差距。沒關係,抓大概的意思就好。

 

gilel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 Mar 10 Tue 2015 23:26
物是沒有感覺的

gilel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真愛不需獻身來證明」,希望青少年「兩情相悅勿迷性」
「獻身不需真愛來證明」,希望青少年「兩性相悅勿迷情」

gilel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進口/仲介/引進/求助/介紹 外籍新娘
 內銷/仲介/介紹/配對 對象

gilel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IMG_1904

衝著謝銘祐x麵包車與米莎,今天跑去旗山聽搖旗吶喊音樂節,到了現場才知道音樂節的訴求之一是反傾倒爐渣。我仔細地逛了反爐渣的攤位介紹,才知道不肖業者把煉鋼廠的爐渣回填至旗山的農地及水池,造成了生態的汙染,因此在地人士希望藉著音樂節把這個議題散播出去,讓更多人來關心這個議題。從左鎮”故鄉是我的愛人”音樂會—反對因合併行政區域把左鎮改名—近年來這類在地關懷的運動越來越多,結合音樂節的宣傳方式也越來越普遍,應該也算是台灣公民力量匯聚的方式之一。許多參與這類音樂節的歌手及樂團,如謝銘祐及麵包車,自身常常就是以音樂來表達對故鄉及土地的關心。像今天謝銘祐表演間的串場談話,就把台南與旗山的蕉農與農地的關聯串連起來了,在裡頭有反中國鴨霸,以及反對盲目商業化(如改建台南老屋)的反省,而他的音樂不只是使用台語,讓人覺得親切,還有改編大家熟悉的台灣歌謠,不但喚醒了台灣人普遍的回憶,同時也融入了現代及搖滾的元素,非常獨特。謝銘祐的音樂及其思想,跟土地是緊緊連在一起的。所以邀請他來表演,與反爐渣傾倒的訴求非常契合。

gilel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今天晚上在等待電影進場時,我坐在長椅上,翻閱著當月的電影介紹。忽然,我的電影卡掉在地上,於是我稍稍起身把卡片撿起來,坐下來的時候,感覺好像有人碰到我的腳,因為很輕微,我沒有分神,從餘光及聲音查知似乎是小孩子,我想可能是小孩子亂衝亂撞不以為意,繼續閱讀手冊。過了一會,一個聲音從頭上傳來:”先生,難道你離開座位碰到小孩,都不用說一聲抱歉的嗎?”我抬起頭來,看見一個頗高大的先生,用著不太客氣的語調對我說話。那時我還沒會意過來,於是這位可能是小孩子的爸爸的先生,又再度對我說了一次:”先生,難道你離開座位碰到小孩,都不用說一聲抱歉的嗎?”我腦海開始拼湊發生什麼事情,莫非是剛剛輕微的碰撞,傷到小孩子了嗎?小孩子沒有哭鬧,看起來沒有大礙,純粹是這個爸爸不爽。於是我很有禮貌的說:”不好意思,我一直坐在這裡,並沒有要離開。” 對方回說”對!可是你剛剛起身又坐下,碰到小孩了,難道你碰到小孩,都不用說一聲抱歉的嗎?”這時我感到胸中有一股怒火開始燃燒,因為我完全沒有意識到我可能造成對人造成傷害,那個稍稍起身又坐下來的動作極小,就算跟別人碰撞,那也極輕微,至少我完全沒有留意到。而且如果真的那麼湊巧我起身的剎那小孩子剛好插進來,那也是誤會,怎麼會過錯全在我呢?就在我腦海裡拼湊前因後果以及思考要怎麼回應的同時,我也在和自己胸中逐漸高漲的怒火搏鬥,因為當下我真的不認為我有必要道歉。可是想到電影快開演了,以及不想小題大作節外生枝,我最後還是低聲說聲:”抱歉!”,同時,對方也離開了,只是看的出仍然非常不高興。在接下來的兩小時,我一直按捺住自己的怒氣,試圖不要影響觀影的心情,但多多少少還是受影響了。我那時內心不斷翻騰的有以下幾點:

  1. 我會這麼生氣是因為我不明白,不明白在於我不認為我造成多大的疏失以至於我需要陪道歉。
  2. 如果是陰錯陽差地肢體碰觸,為什麼責任全在我?明明旁邊的長椅還有很多空間,小孩子插進來怪我喔?
  3. 我怪自己怯懦,為什麼不據理力爭?如果自己沒有錯就跟對方吵阿,為什麼自己吞下去?
  4. 我想像跟對方拉高音貝吵架,引起眾人側目,甚至電影進場也延遲了。不管!就是要發洩,把對方鬥倒,幹嘛要我道歉,莫名其妙!我的怒火激發著我的想像,我意識到憤怒很難完全壓制或消解,內心深處我有一股隱隱的慾望想讓自己被憤怒主宰,盡情地發洩自己的怒氣。

看完電影開車回家的路上,情緒慢慢的平穩下來,我試著想像當時的場景,從不是我的觀點去描繪事情的經過。有沒有可能,在我起身撿卡片,坐下來的時候腿勾到小孩子的手?雖然小孩子沒大礙,但是心疼的父親看我竟然完全沒有反應,自顧自繼續在座位上看著手冊,因而生起氣來?如果是這樣,那我和那位父親對事件的認知及感受便完全不同。想到這裡,我覺得比較能夠理解那位父親的不悅了。不過我仍記得事發當下,我內心的憤怒如同加熱的熱水般溫度快速上升,我雖然克制了自己的怒氣,沒有脫口大罵,但是我意識到自己的怒氣讓我有想要傷害對方的衝動,不管是言語或是肢體上。我想到電影綠巨人浩克裡主角Bruce雖然對自己的變身感到震驚,但是事後回想變身成綠巨人時,他表示:”我喜歡這種感覺!”擁有絕對的力量,去摧毀別人,毀滅的行為本身就是極大的快感!佛洛依德曾說人的本能中有一種對於死亡的驅力(Death drive),不管是去毀滅其他物種或是尋求自我毀滅。在今天的這個事件我意識到心中那股潛藏的本能,希冀藉由傷害別人以保護自己,或說,傷害別人本身就是目的,不是理性的結果,而是被驅使著做出傷害別人的舉動。我的理智及同理心是在一段時間之後才凌駕憤怒的情緒,但在當下我意識到憤怒的力量是如此巨大到幾乎將我的理智淹沒。我想到前陣子看的電影”模仿遊戲”,主角圖靈從小因為和別人格格不入而被罷凌,因為這樣的經驗讓他對暴力有以下的體悟:

gilel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 Mar 01 Sun 2015 10:02
  • 海灘

時間如慢慢堆疊的沙灘

gilel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photo.php  

 

gilel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050E000054B635CA67379F1D140051CF    

模仿遊戲(The Imitation Game)算是最近看過的電影中,無論劇本或演員表現均有一定水準的作品。電影描寫二戰時的數學天才,同時也被喻為是計算機之父的圖寧(Alan Turing),協助英軍破解納粹加密機Enigma的經過。本片沒有大場面,但是劇情峰迴路轉,情結合理緊湊,觀賞過程中沒有冷場。事後回想本片,益發覺得電影的層次相當豐富。以戰爭這個主題而言,乍看分成軸心與同盟兩個陣營,德國對上英國,但在間諜與密碼戰中,彼此爾虞我詐,自己人也未必能信任,善惡與是非的界線隨著劇情發展越來越模糊,二元對立的架構也隨之崩解。這樣二元對立的架構也存在著國家與個人之間。為了致勝,國家不惜犧牲個體,如即使破解密碼也不能光明正大的拯救自己人,因為這樣破解的密碼便失去意義。不過圖寧可能萬萬沒想到,自己可能也是被國家犧牲的對象。亦即國家機器在運作的過程中,對擋在前方的個人,是不會有任何顧慮便直接輾過去的。以此而言,對國家的忠誠與歸屬就成了非常弔詭的議題,因為是與非的界線已模糊,就像數學家與間諜的身分實難二分。數學家究竟是憑自己對數學的熱愛與信念行事,還是被隱身背後的政府高層所檢視與控制?這些都留下很大的思考空間。另一方面,戰爭的主題還延伸到情慾與性別認同,在保守的時代氛圍下,戰爭也意味著異性戀對同性戀的壓迫與迫害。對國家忠誠的舉動仍然可能被異性戀暴力的國家機器追殺。圖寧這個角色,不但陷入了他數學天才的孤獨牢籠,與別人格格不入,同時在情慾方面,他也陷入了一個囚籠。他的愛情隱而不彰,巨大而持久,對摯友的思念投射在自己的機器作品中,在被社會遺棄後,成為唯一的慰藉,飾演圖寧的英國演員班奈迪克康柏拜區演來絲絲入扣,令人動容。

gilel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A wanderer is a stranger in his home, 

gilel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 Feb 21 Sat 2015 13:12
  • 少數

Majority seeks similarity,

gilel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根於土地之歌聲
搭配著月琴,電吉他與非洲鼓

gilel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