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ichter 

以前就看到的DVD 最終還是入手了 俄國鋼琴家Sviatoslav Richter1989年在倫敦的實況演出

曲目是莫札特及蕭邦 大師晚年的音樂會總是只留一盞小燈 在近乎黑暗的狀況下演奏

這樣的目的是希望聽眾將焦點放在音樂本身 而非鋼琴家的臉部表情或是動作及手勢 而李希特雖有驚人的記憶力 可背譜演出

但晚年卻是返樸歸真 視譜頭奏 我想並不是說他無法背稿

而是這樣去彈奏音樂 扣除了炫耀的意味 演奏者可以更放心的著眼在音樂的詮釋上

我聽了兩首莫札特的曲子 以及蕭邦的幾首練習曲 深深覺得 晚年大師的技巧果然不復以往凌厲

如亂石崩雲般的轟炸鋼琴 但是大師的音色顯得更加澄澈了 那是歲月的琢磨所換來的

我看到黑暗中 大師的神色依舊冷峻 看不出太多表情 一切只在指尖流洩出的音樂

以古典鋼琴家的身分 李希特有如謎一般 他的技巧以及對音樂的理解力近乎聖母峰般仰之彌高

對於不聽古典的人 他可能只是一個老人吧 一輩子的時間就花在鋼琴前 

一般年輕人會怎麼想呢? 可笑?狹隘的世界?

透過鏡頭 我看著大師嚴峻的神色 那透明的音色 平靜超絕的演繹 聽者的心似乎也隨之沈澱下來 

李希特曾說過莫札特真的很難彈 不是技巧方面的難度 而是如何切入及表現

一般開玩笑說只有小孩及老人才能把莫札特彈好 而晚年的李希特彈起莫札特 指尖的音符似乎讓時間慢了下來

那慢 帶有對莫扎特的思考 以及莫札特音樂中 天真純粹的超越性 比諸宗教一般 令人感到衷心且純粹的喜悅

彈奏莫札特 需做到流暢 但又不可表現過度以致於思考的程度過多因而顯得矯揉做作

大師的雙手 依然保有輕盈曼妙 將莫札特的輕快節奏傳達的很好 而慢版刻劃得很深 是令人平靜的演奏

至於蕭邦 晚年李希特的技巧受到嚴重考驗 連我都聽的出有些段落蠻勉強的

超過八十歲的李希特 需客服肉體的困頓 彈奏這些他已彈過無數次的作品

這樣一再的演繹 究竟意義為何? 我覺得好像參禪一般 對同一首作品的凝思及挑戰

在在回歸到演奏者本身 反映出的是智性及心境的成長

人生逝者如斯 能留住什麼? 李希特那澄澈的琴音 就是他生命及藝術成長的見證

我們 也能在自己的生命中 留下這樣的印記嗎?

下面附上李希特年輕及晚年的彈奏 大家可比較一下 同樣都是蕭邦 早年的亂石崩雲 到晚年的凝神詮釋 風貌有何不同

年輕的李希特http://www.youtube.com/watch?v=ExH1DQjsG3M

晚年的李希特http://www.youtube.com/watch?v=yKb-vqxcn5k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gilel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