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去二輪電影院 又把香水看了一次

看到主角終究無法擺脫其悲劇性的宿命 不免有些感慨

主角葛奴乙本身是沒有味道的人 從精神分析的理論著手分析 想必可以得出一大推評論

不過撇開那些學術的詞彙 很簡單的去分析

主角是因自己內在的欠缺/匱乏 轉而尋求外在的滿足(做出究極的香水)

但是這樣的希冀 最後還是落了空

片尾在行刑台上 眾人的焦點從葛奴乙身上 轉而到隨風飛舞 沾了香水為的手帕

葛奴乙剎那間領悟到 自己一直追求的圓滿 原來還是外在的 怎樣都無法填補自身的匱乏

於是他在萬念俱灰下 最後將所有的香水都傾倒在自己身上

象徵著將世間所認定的富貴或是幸福 一下子放大到極限

可是這種幸福感卻導向毀滅 美與傾壞 原來只在一線之間

我覺得作者徐四金 在安排這些情節時 是否有諷刺的意圖呢?

結尾眾人分食葛奴乙的血肉 不但不覺得自己兇殘 反而帶著滿足的微笑離去

讓我想起基督教的領聖餐 麵包代表耶穌的肉 九代表耶穌的血 只要吃了便能淨化自己的罪

但在香水中 這種類比反而讓人覺得所謂宗教虛幻的救贖

 

另外一方面 我在觀影時也想到

主角企圖透過嗅覺此一感官 追求前所未有的境界

這種境界甚至可以接近宗教上至福的喜樂感

就像葛奴乙揮灑究極的香水時 眾人驚嘆:天使降臨!!

而這種至福又與感官的逸樂相關連

但至福是短暫的 在歡淫之後 取而代之的是羞慚感 現實感完全取代了短暫的歡愉感

而主角葛奴乙也無法藉由感官的臻於完美 達到小小的滿足

而這滿足 竟然只是再平常不過的愛人與被愛的能力而已

即使將處女的氣味完整保存 最終依然只是虛幻的操控他人的能力

即使換得世間所有的權位與財富 也無法真正感到幸福

我們不像主角那樣絕對 但似乎也該反思

我們在生活中的辛勤努力 是否與內心真正的企盼漸行漸遠呢?

是否 我們忽略了生活中垂首可得的小小幸福呢?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gilel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