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宜鍾.jpg   


 

演出曲目:François Couperin 

                 La Menetou

                 La Zenobie

                 Les Fastes de la grande,et Ancie'nne

                 庫普蘭:三首作品

 

                 Maurice Ravel:Le Tombeau de Couperin

                 拉威爾:庫普蘭之墓

                 

                 Pierre Boulez:Klaviersonate Nr.1 (1946)

                 布列茲:第一號鋼琴奏鳴曲

                   

                 Chopin:Sonate Nr.3 h-moll op.58

                 蕭邦:第三號奏鳴曲 作品58

 

今晚去高雄聽了陳宜鍾的鋼琴獨奏會。會知道這個新銳鋼琴家是朋友介紹的。演奏會的曲目從浪漫,印象樂派再到現代樂派,我只有蕭邦的曲目比較熟。拉威爾的庫普蘭之墓只聽過某一曲。從節目單就可以看出陳宜鍾是個很有自己想法的鋼琴家,節目單對曲目的介紹不像一般制式化的,先對作曲家做介紹,再來是樂曲的創作背景,再來就是只有會看譜的人才懂的曲式分析。樂曲導聆,不,根本不是導聆,而是鋼琴家單刀直入,對作品陳述自己的看法,有些論述還蠻哲學性的呢。不過我很欣賞她的論點,例如將布列茲的第一號鋼琴奏鳴曲形容成有兩種二元對立的主題彼此搏鬥及辯證的過程,對我不熟悉的作品,我也是以她的文字介紹為基礎來欣賞她的演繹。另外,明明鋼琴家本人很漂亮,但是節目單並未附上照片,簡單的白底黑字,鋼琴家要我們聚焦在曲目本身,以及她對曲目的想法。這樣的節目單少了許多廣告,但卻更聚焦在音樂本身,我很喜歡。

來說說對音樂會的想法好了。開場的庫普蘭小品,不同於巴哈精妙的對位風格,呈現的是如同史卡拉第般清新的巴洛克風格,即使我沒聽過這首曲子,但現場還是很能夠融入。我覺得鋼琴家在一開始音色還有點糊,但後來漸入佳境,音色越來越乾淨澄澈,而樂句的承接與轉折也越來越得心應手。接下來拉威爾的作品,庫普蘭之墓,一方面是拉威爾向庫普蘭致敬的作品,一方面是悼友人之作。樂曲一開始果然有庫普蘭的巴洛克風格,但後來慢慢走向音色精妙,也就是印象派的特色。陳宜鍾的音色表現的很不錯,六首小曲,都把各自的氛圍傳達地恰如其分,我印象比較深刻的是第五曲如夢似幻的風格,如同身處水晶宮殿一般,令人陷入如幻境又像回憶般的情境。這首曲子就像陳宜鍾在節目單中所描述,必須表現的”輕”,我認為她詮釋的很好。不過第六首的觸技曲,因為是一段即為活潑華麗的曲子,所以一改之前五首的曲風,必須做出戲劇化的變化。我覺得末尾如小丑般狂舞的風格,鋼琴家在這方面的駕馭似乎有些勉強,好似兩種風格的融合:承繼之前幾首曲子的高音清亮風格碰上狂舞般的低音部,我覺得好像在崩潰的邊緣,樂曲的結構有些渙散。記憶中,我聽過吉利爾絲的彈奏,那到曲終狂妄的舞蹈,讓人聞之目眩神馳,但宜鍾結尾的彈奏,少了暢快的感覺。這裡需要高超的技巧以駕馭兩種匯合的主題,真的是一大考驗。

 

下半場的布列茲,我一直努力聽出二元對立性,不過印象比較接近身處水晶洞穴中,被大大小小的聲響所迷惑,有神祕的高音還有震撼的低音,果然現代樂派不是那麼好親近阿。至於壓軸的蕭邦第三號鋼琴奏鳴曲,第一樂章,我越聽越覺得蕭邦真是博大精深。左右手一直有不同的變化,既要各自表現的好,但又必須對話。更重要的是,我覺得第一樂章除了有如歌般美妙的旋律外,還必須傳達出一種渴望,對無法得到的事物的渴求,還有幻想的風格。但是我覺得這樣冥想的感覺,在陳宜鍾的詮釋中比較缺乏。此外,我也覺得有時樂曲比較糊,左右手在繁複的樂段比較亂。不過大致上還不錯就是。第一樂章過渡到第二樂章間,現場不知哪位該死的Nokia手機響起,陳宜鍾臨危不亂的進入第二樂章,不知道是不是要發洩被干擾的煩悶感,第二樂章結束時她沒有太多停頓,用篤定的強音揭開第三樂章,我想是不是對觀眾的一種回應呢?第三樂章的慢板我覺得很不錯,柔美的氛圍塑造的很好。最後到了令人戒慎恐懼的第四樂章,我覺得前段都很不錯,但是到了結尾,就是那低音和弦大開大闔的那段,我瞬間有個感覺:陳宜鍾被怪獸吃掉了!我的意思是,第四樂章其實一開始就有一個令人不安的主題,這個樂章就是和這個主題搏鬥。這個主題不斷變化,到最後變成低音狂吼的一隻怪獸,我覺得演奏者必須有強大的精神力量,才能把這隻怪獸處理的很好,進而駕馭它。可是我覺得陳宜鍾結尾與怪獸的搏鬥,似乎少了一些精采的地方,大致的結構沒有散掉,但是那隻怪獸,有些支離破碎,也沒有一個東西去抵抗它,那種必須超越什麼而後才能解脫的暢快感少了些酣暢淋漓之感,我覺得有點可惜。不過陳宜鍾整體已經詮釋的很不錯了,她才28歲阿,還有很多時間去思考這首曲子,以及鍛鍊自己的技巧讓音色更加華美,快速音群更加流暢,以及錘鍊出一家之言。因此,我還是覺得她今晚的表現在水準之上。尤其演奏會末尾與觀眾懇切的一席話,讓我看出她對古典音樂的堅持,也顯露其不流俗的一面,的確是個有自己想法的演奏家。

 

相較於認真的鋼琴家,現場的觀眾就真的令人搖頭了。上半場有姍姍來遲的聽眾,在曲目交替之間進場,嚴重干擾了演奏者。還有現場快門,電子儀器變焦聲不斷,我想就算演奏會再小規模,不要在音樂會進行中攝影也是基本常識吧,那聲音真的對欣賞音樂造成干擾!我左後方的仁兄拿著Canon單眼猛拍,不知道是來攝影還是聽音樂的。另外,前方有位仁兄大概陪女友來吧,整場音樂會就是拿著自己的手機猛玩遊戲,真不知是來幹嘛的。另外手機中途響起的真的可以去撞牆了!!!即使鋼琴家的美女友人已在演出前耳提面命,但是還是有手機沒關的,擅自攝影的,猛打瞌睡的...這大概就是古典音樂在台灣發展的困難吧。大家對古典音樂總是有各種異質的想像,以為聽音樂會是增加氣質,不然就是做公關的。我參加的音樂會超過兩百場,我總是納悶,坐在現場認真聽音樂的有多少呢?我覺得真的不容易耶。就拿這場音樂會來說,有多少人認真的讀陳宜鍾的文字分享,然後從她的音樂中去印證?不過反過來說,我也明瞭要每個人都嚴肅認真的去看待古典音樂應該也是緣木求魚吧,內行的看門道,外行的看熱鬧,我也不敢說我是專家,我只是認真努力的去融入音樂而已,努力將手機與快門聲隔絕在外,努力的融入音樂中,如此而已。

 

喔,順便一提,音樂會場外是民進黨的造勢場子。明明兩個月前就已經申請演奏廳,為什麼場外的空間還會核准造勢活動呢?是管理單位不同,還是根本不認真看待音樂會?我也不覺得這是民進黨的問題,換成國民黨執政,這種情形八成也不變。以此來看,古典音樂要大眾化卻又不失其精隨,難矣!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gilel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