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篇從以前就想寫了 最近聽完陳宜鍾的音樂會更有感觸

身為一位古典樂迷 我聽古典音樂也有十五年以上的時間 我本身不會讀譜

所以對古典音樂的鑑賞全是從cd而來 而且cd的錄音幾乎都是名家或是大師所錄

在聽現場音樂會時 難免會以CD的印象為基礎去評斷演奏者的表現 也就是先入為主的概念:這首曲子應該是怎樣彈

因為不會讀譜 所以並沒有絕對標準去評斷演奏者的表現 只能和CD比較 但這樣相對的標準其實很鬆散 而且也很危險

早期的我比較依賴錄音對作品的詮釋風格 所以現場演奏者的詮釋若和CD不一樣 我會以現場演出是否貼近錄音來做為好壞的標準

聆聽古典音樂亦久 我亦發現對於某首作品我可以接受的詮釋風格變廣了 各家只要言之成理 我都可以欣賞

而在聽現場音樂會時 也就能以更宏觀的角度來欣賞演奏者的詮釋

當然 因為對作品的印象全來自CD錄音 免不了把現場演奏和CD做比較

但是已經不會去做嚴格的高下之分 因為一來CD錄音的都是大師 現場演奏人間難得幾回有? 拿演出者和大師相較實在不公平

再來自己比較能放棄"成見" 試著用沒有包袱的方式去欣賞演奏者如何表現作品

不過我也一直在思考 什麼樣的演奏是好?什麼是壞?

因為我自己不會讀譜 所以沒有絕對的標準可依賴 和CD錄音比較 這種相對的標準似乎可信度不高

但是這麼些年下來 我覺得有一個標準是可以依恃的 

那就是:現場演奏是否可以感動我?是否可讓我聽見新的東西?

這聽起來可能不夠精確 但卻是實實在在的感受 

我以前會注意現場音樂會鋼琴家的手指 看是不是可以看出其技巧如何凌厲 但說實在的 也看不出名堂

但現在我越來越服膺李希特的看法:重點在音樂!而不是演出者的肢體動作或面部表情 那都是會讓人分心的事物

所以現在 我常常在音樂會時閉上眼睛 感受音樂在我心湖撩起的感受 或是音符轉化的意象 

今年阿芙蒂耶娃的獨奏會是讓我印象最深刻的一場

雖然 我在聽現場音樂時還是不免會和聽過的錄音比較 但已經能夠以宏觀的角度去欣賞

不過我也沒有辦法騙自己 當我無法融入音樂時 我知道那可能是演出者的技巧受到考驗 或是演出者以一種我在cd中沒聽過的演繹手法詮釋以致於我不習慣

不過 既然我沒有絕對的標準 那就以音樂是否能令自己感動作為標準

反正我也不是樂評 我只需忠於自己而已 喜不喜歡音樂 如此而已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gilel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