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下班後心情蠻悶的 說不上來 可能日復一日重複的模式 又磨不出新鮮味

吃完晚餐後找了一杯冰涼的啤酒 一些雜誌及書 丟在床上 就著一盞小燈 隨意翻閱 一邊聽著柴可夫斯基第五號交響曲

大概心情不好時 聽的就是巴哈 貝多芬 莫札特 布拉姆斯 及柴可夫斯基的晚期作品

第五號交響曲 第一樂章 應該算是第二主題吧 我也不知道該怎麼稱呼 我會把它叫做"思念"  "渴望"  由弦樂緩緩帶出的主題

Mravinsky以稍快但卻不穩定不斷變動的速度 來詮釋出這樣的感情 以前聽只覺得快 現在才聽出它內裡的韻味

交雜著渴望與壓抑 正是典型的柴可夫斯基性格

相較之下 Celibidache以整體慢很多的速度 去帶出更恢宏的弦樂 以穩健的速度 細緻的傳達出柴可夫斯基的情感 那也是另外一種美

第二樂章的結尾 低名的弦樂及悠揚的法國號 象徵無邊無際的哀愁  

柴可夫斯基的渴望充斥在整個樂章 但總是硬生生的被命運般的主題所截斷 

結尾漸慢的速度 彷彿把一切情感都藏諸心中 就像貓靜靜地舔著自己的傷口 既美 又平靜 但又令人心碎

第三樂章 就像哀傷但優美的圓舞曲

第四樂章 彷彿一切都暴發出來了 不同的主題 彼此戰鬥 就如同地底的岩漿 因高熱而猛烈暴升 最後翻湧而上 衝向那樂章終了的一片恢宏與勝利

是柴可夫斯基內心的渴望終於成真嗎? 從他的一生來看 大概沒有 如果第六號交響曲"悲愴"是他最終的心境的話

但是短暫的擁有光明 那個剎那 應該也有其意義吧

我們難道不是不斷的藉著各種嘗試 體驗新的事物 來尋覓這樣片刻的感動與超脫嗎?

似乎這樣的片刻才顯得真實 而大部分的時間只是勉強過活罷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gilel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