諏訪內京子音樂會  

今天晚上去高雄至德堂聽了知名日本小提琴家諏訪內晶子的音樂會,演出內容如下:

 

主辦:財團法人高雄市愛樂文化藝術基金會 

指揮:楊智欽 

小提琴:諏訪內晶子 Akiko Suwanai 

高雄市交響樂團 

時間:2013/12/21 晚間7:30 

地點:高雄市文化中心至德堂 

 

演出曲目: 

 

1. Bizet : L'Arlesienne Suite N.1,N.2 

比才: 阿萊城姑娘第1, 2號組曲 

2. Tchaikovsky : Capriccio Italien 

柴可夫斯基: 義大利隨想曲 

3. Beethoven : Violin Concerto for violin and orchestra in D , Op.61 

貝多芬:D大調小提琴協奏曲作品61 

 

比才及柴可夫斯基的曲目都是由高雄愛樂演出,這兩首曲目我都很不熟。阿萊城姑娘的第二曲我睡著了,到了終曲”三王進行曲”的主題再現時我才又醒了過來,剛好聽到結束的高潮。柴可夫斯基的義大利隨想曲我也很少聽,開頭有些單調,不過後來出現華彩及燦爛的樂團群奏的樂段。雖然樂曲不熟,可是弦樂帶著沈重的色調,開頭肅穆的銅管,與後來熱鬧光輝的樂段對比之下,正凸顯柴可夫斯基生性敏感及悲劇性的性格。他樂曲中的純真(胡桃鉗組曲)及光輝(第五號交響曲第四樂章)似乎都離不開悲觀的色彩,光輝孕育於那悲觀性格中,這是我對他樂曲的印象。指揮楊志欽對節奏的控制不錯,高潮樂段都掌控的挺好。

 

來到下半場的重頭戲,美女小提琴家諏訪內晶子以一席紅黑相間的衣衫翩然登場,彬彬有禮地展開貝多芬協奏曲。一開始的那四聲定音鼓微弱至極,讓我有些詫異,因為這四聲敲擊是第一樂章的主導動機,這樣弱的開場,讓我有點不祥的預感。果然,之後的演出讓我整個無言。不是樂團演奏錯音多,而是指揮只是讓樂團發揮基本的伴奏而已。這樣的貝多芬沒有生命力!在一些樂團齊奏的樂段,樂團並沒有把樂曲中貝多芬樂思的堆疊及氣勢做出來,只是演奏出音符而已。這樣的詮釋方式,讓貝多芬的小提琴協奏曲變得很無聊,只是一再的重複而已,尤其這首協奏曲有超多重複的樂段,要是不能在音色的堆疊上做變化以及把氣勢做出來,很容易變成單調至極的曲子。我注意到法國號的部份,每次輪到它,就是把音符吹出來而已,有時還跟整個樂團的演奏不是很搭,顯得很生硬突兀。聽到後來我覺得真有些無奈,這樣的演奏,我實在無法融入樂曲中。相較之下,諏訪內晶子不愧技藝驚人,讓手上的名琴”海豚”(名小提琴家海飛茲曾使用過)發出細緻的音色,從第一樂章到第三樂章都沒什麼大問題,頂多是慢版樂章一開始音有些不穩。可是我不知道是不是樂團無法給予一個強烈的烘托,支持或是對話,諏訪內的貝多芬只是漂亮而已,就像瓷器有著漂亮的外觀及質地,但是少了貝多芬的那個高貴的情操昇華的情感,尤其第二樂章有著貝多芬最深的孤獨,那種不被人所理解的孤獨,但那孤獨卻又散發出高貴的,令人聞之欲泣的情操。只有從音樂中去理解貝多芬,才能看到他高貴的一面,而不被其暴躁易怒的性格所搞到瘋掉!這點我在今天的音樂會中是聽不到的。我想演奏家自己是不是也可以感覺的到樂團不夠強這一點,畢竟她跟世界上知名的樂團都合作過,所以她也是稱職的扮演好自己獨奏小提琴的角色而已。諏訪內晶子今天基本上是穩而冷,我感受不到她與樂團激盪出任何火花。第三樂章如同第一樂章,就只是奏出音符而已,沒有任何的高潮。小提琴的音色很美,沒有錯音,一切都很完美,但唯美的很無聊,尤其樂團就像一幅平板的背景,沒有任何立體感,真是可惜了諏訪內晶子阿!最後演奏完畢時,還有觀眾大叫Bravo,我謹是禮貌性的鼓掌而已,實在熱烈不起來。諏訪內晶子還是準備了安可曲,聖桑的輪旋曲(應該是吧),這是一個十分炫技的曲子,諏訪展現出她的技巧,可以說聖桑演奏的比貝多芬更好,因為後者不只是技巧而已,還有精神的力量,但很可惜樂團無法給予相對的支持。

 

今天的音樂會打個比方,應該是甜點比主菜精采。走出至德堂的路上,我不禁想起大衛.歐伊斯特拉夫與克路易坦的錄音,大衛王那銀鈴般的音色,樂團完美至極的強奏與烘托,第二樂章那感人的小提琴獨奏,第三樂章小提琴不斷加速的裝飾奏,和樂團一起邁向曲終的高潮。這一切在今天的音樂會都沒有聽到。不是要拿錄音來貶抑現場演出,但是古典音樂聽了十幾年,我可以分辨什麼是有生命力的演奏,而什麼是了無生氣的演奏。唉,在台灣,好的協奏曲音樂會可遇不可求阿,恰如其分的指揮與樂團太難找了,還有天時地利人和的問題。也許,下次要存夠錢,不能錯過柏林愛樂或有名的俄國樂團的音樂會。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gilel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