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812234816498  

     一千次晚安劇情主要是描寫一名女戰地攝影記者Rebecca,在拍攝炸彈客自殺攻擊時被波及受傷,歷劫歸來後決定不再從事這樣危險的攝影任務,好好陪伴她的丈夫及兩個女兒,不料後來又生波瀾。電影的情結很簡單,不過導演在呈現Rebecca工作(或者說是本性)與家庭的掙扎時,對一個兩難的處境,不輕易給出一個簡單的答案,如此反而能激起觀眾更多的反思,我覺得是本片的一大優點。

    我對電影中兩點印象深刻。第一,Rebecca放不下的工作,其實真正的欲求是她心中的本性,從年輕時就有的憤世嫉俗,渴望用手裡的相機去揭露並批判這個世界的不公不義,企圖引起社會更多人的迴響。但是這樣的性格與家庭的穩定價值觀恰恰是衝突的。我想起赫曼.赫塞的荒原狼,描寫每人心中可能都隱藏著一隻孤獨,與社會格格不入的狼。雖然Rebecca是入世的狼,但她冒險犯難的本性,有如她在海灘漫步或跑步的孤獨身影,與家人間始終存在一道無法跨越的鴻溝,幾乎不相容於安定的家庭價值觀。當母職與戰地記者衝突時,直覺冒出的是後者。而也因為如此,Rebecca的家人,面對這樣的媽媽及妻子角色,要如何去看待並接納,便是一種長期的煎熬。電影就在描寫雙方的磨合與妥協,與檯面下隱隱流動的掙扎與衝突。一直到結尾,導演都沒有輕易給出一個簡單的答案。大女兒在簡報中,似乎做出了讓步與試圖理解媽媽身為戰地攝影師的角色,但最後一句”戰區的小孩,可能比我更需要她”,卻又藏不住失落感。電影對家人彼此間的溝通與衝突,描繪的很好。導演善加鋪陳各個角色的心路歷程與彼此間的對話,但不給一個簡單的出路,反而讓觀眾自己去感受及判斷。我覺得劇本寫的真的很棒!

    第二點讓我印象深刻的,是大女兒與媽媽在車內攤牌的一景。大女兒因媽媽在關鍵時刻拋下她,回復戰地攝影師的身分,感到受傷與無法諒解,加上長期以來必須面臨媽媽的缺席與可能隨時喪生的恐懼,在這一個場景完全暴發出來,一句”可能你當時就這樣死掉,事情比較簡單”,既犀利又令人心疼。突然間,女兒拿起媽媽的相機,對著媽媽,按著快門連拍; 媽媽沒有太大的反應,只是淚水止不住的流下。這一幕的影像真是太震撼了!原本是媽媽身為攝影師的武器,一個她一貫用來表達自我的媒介,一個她和戰區邊緣人物接軌的媒介,忽然被硬生生安插在母女間的關係中。瞬間,母女間原本應該是親密的關係被整個掏空,拉遠而變得疏離,攝影師成為被攝的對象,女兒以按下相機的連拍動作,無言的表達身為女兒對母親的抗議,而母親失去所有的防護,只能無助的掉下眼淚。這樣的角色翻轉,也呈現在接下來的場景中。最後一幕Rebecca又去拍攝炸彈客,不同於片頭是年輕女子的炸彈客,這次的炸彈客竟然是和Rebecca的大女兒年齡相仿的少女,剎那間,Rebecca客觀的戰地攝影師身分崩解了,取而代之的是母親的角色。在這裡,戰地攝影師與戰區民眾的客觀關係,滲入了主觀的母女角色情感。於是,Rebecca無法如同以往那樣抽離地去記錄炸彈客,在陌生人身上,不再是只有看到戰區的殘酷,反而是自己身為母親目睹女兒成為炸彈客被犧牲的不捨。主客關係瞬間易位,彼此間的關係被掏空與翻轉,我覺得導演真的很厲害。在這樣的觀點下,世界不再能夠被簡單的劃分成有秩序的文明世界與戰亂頻仍的第三世界,親情與倫理打破了這樣的二元對立。只是Rebecca在回到自己與家人的關係時,仍然沒有一個簡單的出路。她還是必須面對女兒及丈夫可能的怨懟,家庭能否繼續維持而不崩解,有賴於雙方的give and take。

     我在觀看這部電影時,彷彿也看到自己生活中的角色的種種掙扎。片名叫一千次晚安,也許是缺席的母親,抱著愧咎的心情,在心中對女兒反覆訴說的話語。對我們而言,面臨工作與家庭的衝突,也許首要皆是選擇家庭。可是若是內心本性的吶喊與家庭的衝突呢?There is no easy answer.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gilel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