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到一則新聞http://news.ltn.com.tw/news/society/breakingnews/1204222,一名校車司機行駛中突然失去意識,幸虧當時車上有一名學生機警的即時控制住方向盤,校車最終駛入農田,未釀成大禍及人員傷亡。看到這則新聞,我不禁尋思:我的學生有這種臨機應變的能力嗎?現在的制度,老師還是具有一定的主宰與權威,吩咐學生課本翻到第幾頁,上課的時候不要做其他事,把課本哪幾行哪幾個字劃起來等等。可是若是有一定自主能力的學生,可能會對這樣循循善誘的方式及節奏感到不耐煩。我們常常給學生一個規矩,一個框架,希望學生不要超過這個範圍。可是往往好奇心旺盛的學生是不由自主的想要超越這個框架的,而這樣的學生往往是老師眼裡的麻煩人物或是教育體制內不受歡迎的對象。但是今天這個新聞裡學生的臨機應變,可不是現行的教育制度會培養或強調的能力。如果學生被教導十八歲才能碰機車汽車,因為年滿十八歲才能考駕照,而不順應他/她十八歲之前對汽車機車的速度感與自我駕馭的好奇心與渴望,那可能緊急事件發生時,例如家人昏迷等,學生完全沒有臨機應變去利用交通工具的能力—如果他念茲在茲的是規範的話(十八歲才能考駕照,之後才能”合法”的騎乘機車或駕駛汽車)。就像去年南韓沉船事件,死了兩百多名高中生,其中大多數是沉船之際,乖巧地聽從船長的指示原地等待救援,而非聽從自己的逃生本能。但也有可能,這樣的本能在教育制度中慢慢被扼殺了,只剩下盲從的奴性,反正一切都交由父母師長去規劃,自己完全不需要擔心及負任何責任。以此來看,當一名壞學生未必是壞事,而當一名乖巧的學生,也未必是一件好事了。如同莊子的觀察,彎曲不直的大樹不能拿來做傢俱,被視為無用,但是換個角度想,這樣的樹才能不受砍伐,順利的繁衍茂盛。在時間的長河裡,事物的價值很難簡單論定。回到教育,我們希望培養出的學生是聽從我們指示來學習,一句口令,一個動作,還是我們能容許他們順應自己的本性及好奇心,勇於嘗試及摸索呢?也許後者,才是能適應這個瞬息萬變的社會的未來一代。

      我想到前兩天上課時,一名女生要求去上廁所,可是才走到門邊就吐了,嘔吐物的氣味連站在講台上的我都聞的到,這時我一方面要求幾個同學幫忙,一方面在想要不要繼續上課。事後想想,我實在太過在意上課這件事了。顧了班上同學所謂的受教權這件事,但是卻忽略了同學發生急難時,能主動協助的特質才更值得嘉許。而同學嘔吐之際,教室的氣味不好,但沒有人面露不悅之色,這豈不是班級團隊精神的展現?這個事件也讓我去思考自己的價值觀,並警惕自己會不會太過在意所謂該做的事情,卻忽略了更重要的事情。真的!把時間拉長來看,很多現在汲汲營營的事情未必那麼重要,有時也許是那小小的事情才重要,也是這樣小小的事情,決定了我們以後會生長成怎樣的人,在某一時期的人生會留下怎樣的回憶。如此,小事豈是小事而已?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gilel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