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www.artsticket.com.tw/CKSCC2005/Product/Product00/ProductsDetailsPage.aspx?ProductID=oK4bYlG1GfwxdbZxgLpM1g&AspxAutoDetectCookieSupport=1

昨天去高雄市音樂管聆聽來自波蘭的團體所帶來的一場高水準室內音樂會,曲目如下:

海頓:降E大調弦樂四重奏《玩笑》,作品33之2 

J. Haydn: String Quartet in E-flat major "The Joke", Op. 33 No. 2 

巴瑟維茨:第四號弦樂四重奏 

G. Bacewicz: String Quartet No. 4 

----中場休息---- 

齊瑪諾夫斯基 夜曲與塔朗泰拉舞曲 

K. Szymanowski: Nokturn & Tarantella 

普契尼:菊花 

G. Puccini: Crisantemi 

蕭士塔高維契:c小調第八號弦樂四重奏,作品110 

D. Shostakovich: String Quartet No. 8 in c minor, Op. 110

 

從曲目可以看出齊瑪諾夫斯基四重奏曲目之廣泛,橫跨古典、浪漫及國民樂派的曲目,最重要的是波蘭作曲家的作品,如巴瑟維茨及齊瑪諾夫斯基,可以看出齊瑪諾夫斯基四重奏對引介本國作曲家作品之不遺餘力,這也是我們在聆聽齊瑪諾夫斯基四重奏時,不同於其他弦樂四重奏團,可以特別關注的焦點。

 

對齊瑪諾夫斯基四重奏現場演出的印象,不在音色的優美,而在合奏的默契與對話,以及對樂曲內涵的表現。有些弦樂四重奏的音色讓人一聽就印象深刻,例如阿班貝爾格弦樂四重奏的音色就十分犀利及精準。齊瑪諾夫斯基四重奏則不是如此,開場的海頓弦樂四重奏”The Joke”,第一樂章聽起來不像唱片中Borodin Quartet演奏的那樣流暢,是一種小家璧玉的感覺,比較輕柔,彈性速度相當大。一開始不太習慣齊瑪諾夫斯基四重奏的速度,感覺其聲響也不是特別豐沛,不過到了後來波蘭作曲家的作品,演奏則是逐漸升溫。例如齊瑪諾夫斯基的夜曲與塔朗泰拉舞曲,就把樂曲中的幻想性與異國情調表現的很好,讓人聞之如入綺麗的夢境。而普契尼這首我從未聽過的作品,齊瑪諾夫斯基四重奏也把其中的淒婉表現的很好,開頭的音符簡直讓聞者心中糾結了起來,短短不過五分鐘的作品,跌宕起伏,宛如一個小世界,其菊花蕭瑟感傷的意境,讓最近閱讀韓良錄「露水京都」的我,心中也覺得低迴不已。整場音樂會最精采的是蕭士塔高維契op.110的弦樂四重奏,在創作這首作品時,作曲家面對蘇聯獨裁政權的壓迫,一度萌生輕生的念頭,因此各種壓力與糾結都寫進了這首作品。五個樂章的作品還融入了蕭士塔高維契之前作品的主題,例如第五號交響曲、大提琴協奏曲,以及鋼琴三重奏等,為了欣賞這首作品我還特別把相關的曲目又聽了一遍,雖然只有大提協奏曲第一樂章的主題比較明顯,其他覺得有些耳熟但又似懂非懂,不過也無傷於聆賞這首弦樂四重奏。我覺得齊瑪諾夫斯基四重奏把作品的味道掌握的很好,也挖掘出作品深刻的內涵,不管是第一樂章起始低鳴噤聲的氣氛,後來肅殺悽厲的主題,象徵極權政體對音樂家的壓迫,都非常棒。在肅殺之後,有一段大提琴奏出的旋律,真是太美了!那是一種昇華,一種在外界壓力下偶然得到的小小喘息空間,是作曲家內心最幽微之處,是一個異質空間,作曲家所依恃的慰藉,有過228血淚史及白色恐怖的台灣人,應當也能揣想蕭士塔高維契創作時的心境吧。

 

正式演出後,齊瑪諾夫斯基四重奏還演奏了一首台灣民謠(是媽媽請你也保重嗎?很熟悉但不確定是哪一首歌),還有一首像是克萊斯勒風格的輕快小曲。齊瑪諾夫斯基四重奏的第二小提琴壯漢會與第一小提琴美女隨著曲目更迭互換角色,不過我覺得他儼然是團長般帶領的角色,雖然體型壯碩,但是演奏起小提琴可是靈活得很,上半身挺直,散發出沉穩從容的氣質。大提琴的音色比較不特出,主要是聲底鋪陳。今天對齊瑪諾夫斯基四重奏的印象是中提琴及大提琴負責聲底,兩把小提琴互相換手引領樂曲主題。總之,這是一場很棒很有內涵的音樂會。不過我很好奇以齊瑪諾夫斯基四重奏的名氣及地位,為何不在至德堂演出,反而在空間小很多的音樂館演出呢?不過無妨,我很享受音樂館內小小但舒適的空間,音樂美而深刻才是最重要的。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弦樂四重奏 齊瑪諾夫斯基
    全站熱搜

    gilel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