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G_0452  

     昨天去高雄文化中心至德堂聽了這場音樂會,曲目很棒,有孟德爾頌的芬格爾洞窟序曲,西貝流士的小提琴協奏曲及第二號交響曲。由於指揮及小提琴獨奏者都是芬蘭人,讓我事前十分期待。芬格爾洞窟序曲一出聲的弦樂還蠻穩健的,木管的唱和也不錯,雖然樂團的齊奏不是十分的震撼及豐沛,但我覺得高雄市交的表現已經算不錯了。不過接下來的西貝流士的小提琴協奏曲可就差強人意了。獨奏者艾琳娜瓦哈拉/Finland - Elina Vähälä一席高雅的灰色禮服現身,金色頭髮盤起來,看起來十分優雅。她的技巧也沒話說,琴音細緻,整體表現沉穩,我覺得有表現出西貝流士的味道,技術面也可以支撐。但是樂團伴奏的部分可以說令人失望。Falling apart,是我對樂團的印象。各個聲部不知道是不是怕失誤,演奏起來小心翼翼,聽來了無精神,齊奏的時候感覺各唱各的,完全不是一個樂團的感覺。如第二樂章一開始低音大提琴及大提琴的撥奏,聲音微弱,而且不夠果敢,聽來就是一整個沒feel。還有左後方的四把法國號,弱音演奏的不好,在樂團齊奏時,法國號的聲音聽起來像被強風掀開但仍和房子連在一起的鐵皮屋頂,啪搭趴搭的發出破鑼嗓的悲慘哀號。木管部偶有佳作,但是就是和樂團搭在一起時不是太弱,就是不夠融入。因此,優美且自省的慢版樂章氣氛付之闕如,這樣的情形一直持續到第三樂章。儘管指揮阿努塔莉/Estonia-Anu Tali很努力的引導樂團,但樂團好像無力的馬拉松選手,能做的就只有撐到終點了。老實說,這是一個無聊的西貝流士演奏。

     下半場的音樂會重頭戲,西貝流士的第二號交響曲,樂團回神了。我納悶是不是演奏弱音對樂團比較困難,但是如果是演奏比較大聲的部份是不是容易的多?第二號交響曲至少各聲部表現好多了,弦樂群雖然不夠細緻,但是表現出的大塊色調,已經有西貝流士的味道。尤其是第二樂章,有很多的鋪陳及情緒的轉折。阿努塔莉努力的引導串連各個聲部,看的出她的努力,樂團也沒有放砲,大體上很順利的把整個樂章演奏完了。第三樂章也不錯,雖然在邁向第四樂章的高潮堆砌上有些亂,層次不夠清楚,但是可以了。同樣的在第四樂章最後的高潮,一樣有堆砌的層次不夠整齊清楚的問題,而曲終的銅管群也無法做到嘹亮開闊,可是我可以感受到指揮的用心及樂團的努力,其實應該給予肯定了。結束後的安可曲,指揮阿努塔莉指揮放下指揮棒,以雙手指揮,我想應該是西貝流士的悲傷圓舞曲吧。

     整體來說,這場音樂會因為樂團的部份,沒辦法給我很豐盈的感動。聽音樂會這麼多年,我覺得要聽到令人滿意的交響曲或協奏曲現場,真的可遇不可求。國外的知名樂團,以技術水平而言還是在本地樂團之上。雖然我不是專家,可是音樂的感動是很真實的。往往協奏曲獨奏者技術水平很高,但是樂團不夠強,所以整體的效果就打了折扣。優秀現場交響樂團音樂會難尋阿,所以知名樂團來台灣時,還是該好好把握。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gilel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