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去台南文化中心,欣賞國臺交演出,水藍指揮的馬勒第二號交響曲”復活”。這是我第一次現場體驗復活,之前馬勒的現場只有聽過第一號交響曲”巨人”。我對國臺交及水藍都很陌生,但是第一次的接觸卻留下非常棒的印象。馬勒除了一些藝術歌曲,畢生只寫作交響曲。死亡是他終其一生縈繞在心的主題,因為馬勒的眾多兄弟姊妹在馬勒還小時便紛紛辭世,讓他從小對於死亡就有了切身的體驗。婚後又面臨兒子病逝,因此死亡便成為纖細易感的馬勒在藝術中必需要面對的課題。在”復活”中,引用了聖經死後審判之日的主題,但是不同於聖經對審判的解釋,馬勒的復活沒有審判,沒有煉獄,只有上帝的榮光赦免每一個靈魂。

從第一個樂章開始,就可以感受到死亡的沈重壓迫,但其中也夾雜著超脫的期盼,有時鬼影幢幢,但有時卻深情款款。馬勒音樂中的抒情旋律極為動人,那是在死亡的壓迫下才顯得如此誠摯感人。可以說復活就是馬勒對於死亡的辯證與超越。前三個樂章,水藍的指揮在聲部的彼此銜接與對話處理的還不錯,偶爾要挑剔的話,就是齊奏時第一及第二小提琴稍嫌單薄,豐沛度不夠,但除此之外,音樂整體的表情及情緒我覺得有做出來。第四樂章的女中音Charlotte Hellekant唱的極富感情,音樂的線條也非常清楚,比我聆聽唱片的印象更加深刻,也成功的銜接到長大同時也是高潮的第五樂章。第五樂章可以說是幾近完美的演出!一開始驚天動地的”開棺”,水籃對各聲部的控制及氣勢就表現的很好,以宏大的開場呈現出如史詩般壯麗的終樂章。第五樂章有好幾個地方,樂團的演出讓我印象深刻。例如,小號首席穩健的吹奏,不管是壯麗高亢的感覺,或是抒情昇華的樂段,小後都能恰如其分的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吹奏極為感人,有時搭配伸縮號及法國號,聽來就像天堂的號角般,在黃金般的音色中死神也要黯然無光。另外,法國號聲部的吹奏也很棒,好幾處樂曲的高潮法國號就像堅強的騎兵衝鋒部隊,悠揚宏大的聲音真的吹到我心坎裡。而且,我第一次見識到原來有四支法國號演奏時並不在舞台上,我明明聽到法國號的聲音,但是舞台上卻找不到有人在吹奏,後來才知道有四個法國號樂手在舞台側邊吹奏,原來唱片裡那從遠方傳來的悠揚號角音色是這樣做出來的阿。剎那間,時間及空間都消失了,遠方傳來的法國號象徵天國的降臨,而長笛的吹奏彷彿引領亡魂的不死鳥,穿越冥府,突破時間及空間的限制,迎向上帝的榮光。這些聲部彼此完美的搭配,真的讓我聽到了馬勒心中對來世的描繪。此外,雖然指揮水藍謝幕時漏掉了打擊樂聲部,我必須要給打擊樂組用力鼓掌。第五樂章有一處樂端的開頭,可以看到後方的兩組定音鼓,以及大鼓等打擊樂手奮力的演奏,可以看出那是不斷練習所培養出的默契,而最後的成果即為驚人,成功的為接下來的樂段展開了盛大的開場,在之後你彷彿可以聽到像是進行曲般昂揚的節奏,由弦樂與鼓搭配,那是天使與亡靈般如同電影8又1/2裡費里尼馬戲團風格的戲謔進場嗎?如此單純的笑鬧,這是面對死亡的態度嗎?還是馬勒心中超越死亡的企盼呢?隨著高亢的銅管搖頭晃腦之後,我沒有料到之後在靜默之後浮現的現場人聲合唱是如此具有感染力;當合唱團的低沈男聲出現時,如同從混沌未明中出現無法名之、撫慰人心的力量,當我意識到時,我的視力已模糊,眼淚緩緩留下。那聲音撞擊著我的內心,我沒有辦法克制自己的身體,眼淚不停奪眶而出。我充分的感受到馬勒對死亡的恐懼,以及他如何企圖用音樂超越死亡。原來音樂有這種救贖般的魔力,即使我不是基督徒,我也可以充分領受馬勒音樂中的純淨與超越。加入合唱之後邁向曲終高潮的樂段,我也數度流淚,因為樂團真的把馬勒音樂中的精隨演奏出來了,真的十分感人!我覺得水藍最後的謝幕還是太客氣了,觀眾也太客氣了,不管再多少的Bravo都不會溢美,感謝水藍及國臺交,讓我看見了馬勒所打造的天國!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gilel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