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去高雄市音樂館聽了一場布拉姆斯的室內樂音樂會。因為最近心境使然,幾乎沉浸在布拉姆斯的室內樂中,剛好有這場音樂會,想說聽現場的應該可以更貼近音樂,就買票了。今天的室內樂曲目是布拉姆斯的第一號小提琴奏鳴曲、豎笛三重奏、以及第三號鋼琴三重奏。演出的音樂家都是台灣的樂手,大部分都在大學任教。因此,會場的座位幾乎滿了,我想很多都是音樂家的親友及學生吧。不然我想以室內樂的曲目來說,應該是比較不討喜、門檻比較高的作品。整體來說,今天曲目演出的完成度很高。布拉姆斯的第一號小提琴奏鳴曲,別號「雨之歌」,薛志璋的小提琴音色很漂亮,是沉穩明亮的音色,基本上曲子都拉的很到位,唯一要挑剔的話,應該是節奏以及表情比較一致,但一些細微的表情轉折就比較少。例如第三樂章的結尾我聽謝霖的演奏,竟然可以拉出離情依依,欲語還羞,好像什麼情感被壓抑下的感覺,但現場的終樂章就是很順暢的結束了。不過鋼琴及小提琴整體的表現已經很稱職了。接下來的豎笛三重奏,是布拉姆斯晚年最後一批創作的作品。原本布拉姆斯打算退休不再創作了,但是遇到一位他很欣賞的豎笛演奏家Muelfeld,於是一口氣寫了好幾首豎笛的作品,這些作品都帶有強烈的布拉姆斯的晚年風格,精鍊”憂”美。今天晚上的意外是我一聽到第二樂章的開頭,整個淚水就在眼眶打轉了。明明聽唱片時情緒沒有那麼強烈阿?豎笛徐緩內斂的吹奏,和鋼琴及大提琴的唱和,整個帶出布拉姆斯內心的孤寂,那簡直是挖到布拉姆斯的心坎裡了。那是遲暮之美,是一種遺憾,深藏在自己的內心,無法輕易示人,一般人也不會懂。在之後的樂段,鋼琴開始輕快起來。那是過往甜美的回憶吧,如珠圓玉潤的鋼琴傳達的。相較之下,豎笛帶出哀傷的感覺,但那是對過往的懷念與反芻,但一切已然逝去。我腦海裡浮現大鬍子布拉姆斯兩手揹在身後,在深秋的樹林漫步的情景...也許布拉姆斯晚年願意再拿起筆創作,是豎笛這種暗沉內省的音色觸發了他的心事與創作慾望吧。


下半場的第三號鋼琴四重奏,我以為是今天三首作品中完成度最高的一首。由鋼琴居主導地位,小提琴、大提琴、中提琴三者或合奏或互相承接或對話。鋼琴無論是光輝燦爛的段落,或是詩意般的低語,情緒都做的很好。三把弦樂器的對話也很好,唯一要挑剔的是也許為了合奏的整齊,動作大了些,以致於節奏比較呆板,少了些緊湊及活靈活現的感覺。不過整體而言,四個樂章都演奏的很棒。節目單的說明是布拉姆斯自1854舒曼投河那年便開始構思此曲,我不確定布拉姆斯是何時完成的,但是這首作品雄壯的風格很有布拉姆斯兩首鋼琴奏鳴曲的壯年風格,不過在很多段落已經相當深刻,可以說布拉姆斯的柔軟內心是包藏在他雄渾陽剛的外表下的。從年輕時布拉姆斯就已經流露出嚴肅內省的氣質,雖然也有熱情,但那是保守節制不外放的,一直到要晚年,布拉姆斯的作品才多出更多的蕭瑟與蒼涼。


今晚的布拉姆斯真的很精緻,我有了一個愉快而感動的夜晚。我唯一有意見的是,節目單對於這場音樂會的名稱「無悔的情殤」的解釋是:「布拉姆斯情殤之所以無悔,我們在他選用慢版的樂章多為大調調性或許可見端倪。沈溺甜美中透著蒼涼無奈...也許布拉姆斯會是克拉拉更好的伴侶?無論如何,若沒有與克拉拉這未竟之情,布拉姆斯或許不會遺留給世人這麼多的絕美篇章」,這解讀與我讀過的資料以及我聆聽布拉姆斯的心得是有牴觸的。我以為布拉姆斯對克拉拉舒曼的愛戀不太可能化為實際的行動,因為布拉姆斯與克拉拉年紀相差甚大,而且年輕的布拉姆斯充滿熱情,而克拉拉卻極為嚴肅。再者,生養眾多子女的家庭生活,是否可為布拉姆斯接受,恐怕是一大問題。布拉姆斯終生未婚,我以為他的熱情不是直接展現在待人接物上,布拉姆斯的熱情與浪漫是內斂的,這成為一種氣質與思想特質,表現在他的音樂裡。也許,布拉姆斯註定得不到真正的愛情,他的救贖在音樂,他把所有的熱情與思想都灌注在他的音樂裡,蕭瑟意味著孤獨,優美哀傷意味著已經錯過。這樣的音樂在一百多年後感動了無數人,包含我,所有現實中未必可以如願,但纖細易感真誠的人。愛情未必如願,但昇華後卻成永恆的音樂,這大概是布拉姆斯所必須背負的詛咒吧。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gilel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