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ykusu  

在電影院看這部片的時候,我不勝片中冗長的對話睡著了,大概有十幾分鐘錯過了,後來才發現這部片其實很有味道,而且最後才發現這部電影長達近200分鐘。意猶未盡的我,後來又再度進電影院看了第二次,整部電影的全貌才比較明晰,而且有些情節才能連貫起來。這部電影除了本身精鍊的像一本值得細細品味的好書,同時也像一面鏡子般,映照出我平日不自覺或不願意去面對的關於自己的一些面相。影評就讓更專業的人去寫吧,我只想整理一下自己的想法。

 

冬日甦醒的背景座落在土耳其的一個小鎮,主角是一個退休的演員亞汀,退休後靠著父親留下的大筆土地及房子,以收租及經營旅館賺取豐厚的收入。不過亞汀不只是個有錢的地方士紳,同時也是高級知識分子,自視甚高,平常旅館及房屋出租的繁瑣雜務都交由他人管理,他最大的嗜好是看書寫文章投稿至當地報紙,針砭地方時事。亞汀雖然待人尚稱有禮,但內心自視甚高。例如當地伊斯蘭教教長來找他商量被打破的車窗的賠償費用時,雖然嘴巴說不用在意,但隨口說出的費用卻讓教長咋舌,遠遠高出修士想像的費用,後來亞汀打電話向司機詢價,又說出一個更高的價錢,還附加說明”本來就是這樣的價錢阿,而且換的還不是名牌貨呢!”這樣隨口說出的話語,卻讓教長十分難堪,凸顯了亞汀與對方身分與貧富之間的差距。而且種種作為,包括讓教長穿著女用脫鞋,對教長走路長途跋涉,沾滿泥巴的鞋子露出鄙夷之色,事後更寫文章大加撻伐,說”為何一個99%篤信伊斯蘭教的國家,身為一個教長難道就不能更有美感,更注重自身的儀容呢?”其實亞汀的話從他本身的觀點來看並非沒有道理,但是若和身邊的人互相映證,其自視甚高的優越感盡顯無疑。亞汀這個角色對我衝擊很大,我反省是否自己有時也像亞汀,賣弄自身淺薄的學問而不自知?有沒有可能,我先有了立場,然後才用看似有理實則牽強的理由去達到論證的目的,但其實我的想法是過於偏激及武斷的?以為沒有人懂自己,但其實是自己孤僻?在亞汀身上,隱隱透出一種具優越感的知識份子的腐臭,輕率地論斷別人,但缺乏真誠與同理心。例如為文批判宗教人士的穿著,看似振振有辭,但是自己根本缺乏信仰與對靈性的探求。因此這種酸文與其說是什麼真知灼見,不如說是缺乏對人真正的尊重與理解。我問我自己是否也像亞汀一樣,展現出知識份子的傲慢與窮酸腐臭?是不是也應該緩一點,不要太急著去批評。事緩則圓,則清,慢慢來反而能看的到事情的全貌。這是我看這部電影受到最大的啟發。

 

另外,我覺得冬日甦醒的優點之一,就是角色形塑的很棒。我記得以前在讀小說理論時有一個講法叫round character,也就是角色不是非黑即白,而是具有一定的複雜性,你沒辦法輕易劃一條線,把角色分為好人壞人。冬日甦醒裡的角色都是這樣的全面及複雜,例如房東與房客對於積欠房租的態度。房東詢法律途徑解決,包括找律師及討債員都是可以理解的,以及房客在整個社會對有前科者歧視的背景下被催租心生不滿,以致於意氣用事,包括小孩子用石頭砸破車窗,這都是可以理解的。換句話說,多日甦醒裡的角色很接近真實世界的人物,很難去區分黑白善惡。觀眾可以看到社會脈絡下的價值觀以及其不公不義,以及在這個社會脈絡下個體生存的難處與內心的掙扎等。電影裡頭有階級的高下之分與衝突,但高階級的人也有其痛苦的一面。例如亞汀雖然一副在人前擺出從容自在,生活無虞的姿態,但好幾幕他讀處時皺眉苦思的面容,讓我們看見他內心孤獨與不快樂的一面。此時的背影音樂,舒伯特的晚期鋼琴奏鳴曲D. 959第二樂章更全然托出亞汀如陰霾幽谷般的心境。D. 959的第一樂章在晚期三大奏鳴曲中是難得的明亮與輕快,但是第二樂章的慢板卻反差極大地緩慢、內省、孤獨,這種對比就像亞汀人前人後的面貌,配上大雪紛飛的隆冬畫面更讓觀者感到無比的壓迫與沈重。還有,我覺得導演也善用隱喻來側寫亞汀的內心世界。例如某天晚上,亞汀和妻子爭論後,決定兩人暫時分開,他隔天打算前往伊斯坦堡,過些時間再回來。就在那個晚上,亞汀又跑去探視被關起來遇慢慢除去其野性的野馬。亞汀把馬遷出,除去馬轡,放野馬自由。這個舉動,有可能暗喻夫妻關係,亞汀決定放妻子自由,選擇退讓,給她更大的空間。不過電影裡至少有三幕夜晚亞汀獨自探視野馬的畫面,亞汀的臉部及身軀都是一片陰影,而黑暗中仍在掙扎喘息,不肯被馴服的野馬更具有壓迫感,我覺得似乎野馬正暗喻著亞汀的內心世界,如同被現實中的人際關係(夫妻與姊弟)所綑綁。後來亞汀放野馬自由,是不是也暗暗影射亞汀的內心渴望有條出路呢?電影結尾從亞汀對妻子的告白可以看出他心境已有改變,但是結局仍看不出他與妻子的關係有任何改善的可能。也許就如同電影的最後一幕,大雪所覆蓋的土耳其小鎮,人也被彼此的關係束縛著,難以掙脫。電影片名Winter Sleep,翻成冬日甦醒我覺得有些奇怪,應該不到甦醒,短短的甦醒後,也許又陷入更加深重的睡眠。

 

電影中有三處格言或警語讓我覺得很有意思。第一,不抵抗惡行(not resisting evil)。亞汀和姐姐及妻子對此主題有過激烈的論辯。亞汀的姐姐認為面對惡行不加以反抗,反而可讓施暴者心生愧咎。她會這麼主張其實也反應了她對前夫的態度。亞汀對此感到完全無法理解,如果面對暴行不加以反抗,那整個國家都將被暴徒所佔據了。不過看到後來,我才驚覺亞汀能這麼振振有辭的反駁對惡行不加以反抗的說法,完全是因為他站在一個超然的位置,才能這麼超然的、客觀地去談論這麼一個議題。如果,亞汀本身就是惡人呢。在對房客伊斯麥催租的過程中,亞汀可有意識到自己的”惡行”嗎?沒有。如果伊斯麥的小孩沒有憤怒的拿石頭扎破亞汀的車窗,如果伊斯麥沒有激烈地反抗亞汀的司機兼打手,只是默默的承受—而之前他們之前已被討債員強行奪走電視及電冰箱,伊斯麥還在兒子面前被討債員打傷—,亞汀對自己的惡行會有任何反省或愧咎嗎?很顯然的並沒有!亞汀根本懶得搭理這些俗事,就連伊斯麥身為教長的弟弟來找他商量時他也只是想打發對方走。亞汀根本沒有意識到自己的惡行。因此,將亞汀的言論對照他自己的作為,毋寧是相當諷刺。伊斯麥對亞汀,下層者對上層者的反抗,正證明了亞汀自己的主張:面對惡行本來就該反抗!由此可看出,導演對對話及事件發展的鋪陳真的是匠心獨具,有如層層反射的鏡子,映照出人物言論及作為的諸多面相,實在非常精采!

 

第二個警句是,通往地獄的道路往往由善意所舖成。亞汀妻子妮荷對伊斯麥一家人未加細查,以為送錢就能解決對方問題,反而被伊斯麥把錢都丟到火爐裡的舉動深深挫折。這樣是深深地傷害了對方的自尊,自身的善意反而更惡狠狠地羞辱了對方。而那一大筆錢,很明顯是亞汀先前捐贈的。亞汀未能去理解妻子內心的匱乏,自以為優越的捐款的舉動,反而無助於改善夫妻兩人的關係。這些格言或警句,都不是純粹哲學上的論辯,而是立即反應在電影裡角色彼此的關係。因此冬日甦醒裡的對白雖然很長,但是不會讓人覺得很悶,反而值得細細品嚐,甚至電影反覆觀看,這些饒富深意的對白是越嚼越有味道。

 

第三個警句,小學老師李文、亞汀友人、亞汀三人喝酒對話的場景,三人都已微醺,但講話雖帶著醉意仍可見唇槍舌戰,亞汀不滿李文影射他為富不仁,激烈地以”良知與道德”之名反駁,小學老師看似被打的無力招架,但在離去前,有如神來一筆的引用莎士比亞的名句:”良知,是懦弱者才使用的詞彙”,狠狠的回敬亞汀,而諷刺的是亞汀可是演員退休的呢。這段其實我當下觀影時看的不是很懂,不過大概是批評亞汀滿口仁義道德,其實根本是個懦夫,只是躲在自己金錢與地位堆砌的堡壘下。而錯愕的亞汀,隨後也抓住李文的手,說:”我每天早上仔細盤算計畫,卻又晃盪終日。”我不知這段是什麼含意,但也許是一種對自己一事無成的自嘲吧。

 

總之,冬日甦醒無論在攝影、對白、及角色設計上都無比精采及豐富,值得一再觀賞。相信未來會激起更多想法。好電影真如好的紅酒,不但層次豐富,而且令人回味再三哪!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gilel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