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閱讀筆記 (16)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gilel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剛剛讀了幾頁楊照的"對決人生:解讀海明威",以下段落最有感覺:

    海明威即使明白讀者的感動是什麼,是怎麼來的,他不會承認,那個是他生命內在的一種不能退讓的立場,他無法忍受sentimental,他反對sentimental的風格,儘管他的小說裡不可能完全沒有sentimental的成分,更不乏sentimental的力量,但他就是不能承認,更不能去肯定。

gilel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image      

衝著作者也愛讀村上春樹,以及賴明珠(村上春樹的中文版書籍的譯者)也願意為其寫序,就在博客來訂了這本書,只是讀了卻有些失望。作者龔大中是搞廣告的,在字裡行間可以感受到濃濃的都會性。再者,作者堅持跑步的服飾、配件及跑鞋都只用NIKE,因為NIKE是他廣告公司的忠實客戶。只是,若跑步是一項極個人的運動,那又何必把工作上的事情帶進來?作者每一篇的札記都會提到當天跑步的跑鞋,所以很明顯的就是藉出書順便幫NIKE宣傳,果然真是個廣告人阿。再來,作者在書中提到要用跑步記錄台灣,但讀過後才發現不是環島跑步,而是每個縣市擇定某定點,進行大概10K左右的跑步,而每篇札記就是記錄其心得。這樣的跑步方式,資深跑友大概是會啞然失笑的,但作者本來就不是專業運動員,所以我們也不用苛求其運動的深度。可是若論其跑步所引發的心得,我覺得若和村上春樹的「關於跑步,我想說的是...」相較,顯然後者的文字比較能打動我。龔大中的文字比較像部落格的文字,淡淡的拂過,但顯少能引起我的共鳴。能夠驅車環島,悠閒的跑個10K,然後大啖當地美食,一個月就可以整理心得後出書,微博時代,出書的門檻果然大大降低了。這本書不是寫的不好,只是對我而言,它真的太「輕」了,大概是因應現在越來越夯的跑步風潮所應運而生的產品。

gilel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蔣勳孤獨六講  

      因朋友的分享,開始閱讀這本之前在書架留意到但一直未曾動念閱讀的書。這本書不是談論藝術,文字非常直接,有點像蔣勳娓娓道來他對孤獨兩字的看法。他從六個面向去談孤獨:情慾,語言,革命,暴力,思維及倫理。以下速記我有感觸的兩點。

gilel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英文文法需要學到什麼地步?要怎麼學?

常常被學生問到這個問題 我自己教文法倒沒有獨到之處 不過我覺得有以上困惑的同學 可以參考以下兩本書:

gilel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論晚期風格:反常合道的音樂與文學 

前兩天逛書店 這樣的書名"論晚期風格"吸引了我的注意 作者是薩依德 "東方主義" "鄉關何處"的作者 著名的文化評論家與學者 藝術與音樂的涵養也十分深厚之前讀過他的"音樂的極境"一書 對於音樂及當代音樂家 尤其是顧爾德 的評論 可謂擲地有聲 晚期風格 我直覺想到古典音樂作曲家的晚期作品 聽古典音樂一段時間的人 大概都會往作曲家晚期的作品走 信手拈來 莫札特的最後六首交響曲 20~27號鋼琴協奏曲 安魂曲 貝多芬的最後五首鋼琴奏鳴曲 晚期六首弦樂四重奏 舒伯特的最後三首鋼琴奏鳴曲(D958~D959) 布拉姆斯的第四號交響曲 鋼琴小曲(op.116~119)...不可勝數  當然 巴哈音樂的秩序與聖詠性格 不論其作品是否為晚期所作 都是愛樂者會細細聆聽的作品 如十二平均律集 小提琴及大提琴的無伴奏組曲 所以 薩依德的這本書非常吸引我 不過 在閱讀前 我就有心理準備 這不是一本太好嚼的書 果然 薩依德對晚期風格的見解來自於學者阿多諾 阿多諾理論的晦澀難解是有名的 以前讀研究所時也只大概讀過他的幾篇文章 現在重讀想必困難度更是大增 不過呢 反正我不需要交報告 抱著輕鬆的態度 放著吉利爾斯的貝多芬No.30 piano sonata (晚期作品之一) 聞聞威士忌的香氣  翹著腳讀 別有一番樂趣 這本書導讀的單德興院長與彭明輝教授寫得相當不錯 尤其是彭教授 從介紹中看得出來他自己也是古典音樂的愛好者 所以讀來更加親切

gilel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法國美食末日危機 

這本書閱讀過程停頓許久 終於讀完了

gilel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這是我閱讀的第三本宮部美幸的小說了,第一本是樂園,第二本是模仿犯。樂園其實延續著模仿犯中出現的人物,因此先讀,而又是入門宮部美幸的第一本書,其實不很合適,樂園常常讓我讀了不耐,因為裡面的人物談話都太客氣了,故事的節奏進行的也很緩慢,畢竟是以記者的角度,隨著探訪案件的全貌也慢慢被拼湊出來。。模仿犯上下兩集後後兩本,讀來無遲滯感,角色刻畫鮮明,情節也無分吸引人,且架構宏大,諸多角色刻畫入圍,果然是宮部美幸的代表作。這一本火車,也是越讀越吸引人。從尋找逃妻的主題展開,最後牽扯出逃妻可能是被一名女子所取代(殺害),在警探查訪及推理的過程中,謎樣女子的過往及幽暗性格的慢慢清楚。結尾沒有一個明顯的結局,僅僅一句"阿保正將他的手放在新城喬子的肩膀上",故事劃上句點,但在我心中卻引發無限遐思及搓嘆,惋惜精彩的故事就這樣結束了,而謎樣般的女主角新城喬子未揭露的故事,就留待讀者自行想像。掩卷嘆息嗎?這通常是一本精彩小說才有的結果。我覺得人物刻畫(characterization)對我而言是很重要的,有鮮明且特別的角色,會吸引我一直讀下去,甚至回味不已。宮部美幸就有這樣的本事。而"火車"裡,藉由殺人而取代別人身份及埋葬自己過往的漂亮女性,其他作家也嘗試過,如東野圭吾的"白夜行",女主角雪穗也是如黑夜般神秘的人物。在閱讀小說之外,這樣的人物刻畫,也讓我想起生活中確實有類似的女性,也具有這般美麗的容貌與不為人知的一面,兩相對照之下,呈現出小說更多的面貌與解讀。

想到宮部是多產的作家,可以繼續敞佯在她的其他作品,不禁覺得人生真是幸福阿^^

gilel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很久很久以前,在鄉下有一窮苦人家,一家就三口人: 老夫妻及一個女兒,名喚瓶兒。

老夫妻這輩子最大的夢想就是把女兒嫁出去。

gilel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Q84”裡的角色天吾,和挪威的森林裡的男主角有很多類似的地方。例如,角色本身都絕頂聰明,但是和人群(或稱世俗)都保持著適當的距離,散發著某種冷冷的氛圍。天吾雖然也有性慾的渴望,發洩的方式卻是和比自己年紀大的女人,完全被動與配合。這樣的男主角,通常會遇上充滿靈性與氣質出眾的女主角,例如”1Q84”裡深繪里這樣的角色。深繪里有美麗的胸部曲線,年輕且出色的外貌,但卻有學習障礙,不善表達。不過她和男主角溝通卻完全沒有問題。村上春樹很仔細的鋪陳這兩種人的互動,並逐步加深兩人的關係。儘管女主角不擅言詞,但男主角卻心思細密到可以體會其想法。這種人物關係的摹寫,是以一種彬彬有禮的文字來進行。不知道是否和日文的敬語相關,對話通常十分客氣,也很簡潔,不會用,反而會天吾等直稱對方名字的話語,表現出一種節制有禮的興味。這些文字,揉合著對景物抒情且細膩的描寫,還有村上春樹藉由品牌刻意打造的角色品味,諸如:穿著某某品牌的鞋子,、開愛快羅蜜歐的車,抽萬寶路的香菸等等。我覺得這樣的技法是刻意了些,但有些人很愛,認為這樣塑造出都會的時興感。我從書的側頁裡村上春樹的打扮,年近五十,髮線微微後退,刮得很乾淨的鬍子,穿著看來不便宜,很有品味的毛線衣,五官及神情看得出是中年大叔,不過是有品味的大叔。村上本人大概就是”1Q84”裡的青豆會喜歡的男人類型吧。村上本人有慢跑的習慣,慢跑與寫作持久不輟,顯示村上春樹是努力型的作家。即使角色絕頂聰明,但村上卻是靠自己的努力來供給這些角色養分。可以說,村上以中產階級的品味,靜靜的勾勒人群中細膩的流動,想像某個點蕩漾出來的神秘空間,然後轉化,表現在小說的世界裡。讀來的確有種舒雅與充滿秩序的感覺,是可以讓人安心的書寫。

不過,村上春樹的視野似乎遵循著某種公式,從世界末日與冷酷異境海邊的卡夫卡”1Q84”,村上就嘗試用兩種敘事軸線展開故事,而最後這兩者一定會交會,過程中會摻雜著來自異世界的人物,如”1Q84”裡的Little people。現在雖然”1Q84”才讀到一半,但我有預感天吾與青豆這兩個不同的敘事主體一定會交會的。只是希望不要尾大不掉,例如海邊的卡夫卡我看到最後已經忘了劇情,也不在乎主角們的相遇究竟是如何了。不過,村上春樹的確可以在敘事中塑造某種的神秘感,讓讀者繼續讀下去。不過,我還是覺得村上的文字也時候會有拖的感覺,不然有些情節就是刻意了些。

gilel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會取這樣的標題 純粹只是我武斷的把他們配在一起而已

村上春樹的"1Q84" 看了近兩個禮拜 每天睡前讀一點 終於把上半冊讀完了

gilel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睡前在床上翻了剛買不久,村上春樹的新作"1Q84",還蠻有感覺的,因此趕快記錄一下。我自己對村上春樹並不是那麼的喜歡,讀過他的挪威的森林,世界末日與冷酷異境,海邊的卡夫卡。我覺得他作品有幾個特色:

1. 喜歡用反詰語氣,如"大概是...吧","即使是...也不足為奇吧"。不知是日文本身還是村上文筆的特色。

gilel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半自白.jpg

震度0.jpg

gilel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這兩天和朋友聊天談到中產階級, 與教師及公務人員的關係。

很有意思,從研究所讀書時就一直看到中產階級這詞彙,原來是來自於西方文化的脈絡。

gilel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一位同事注意到學生的小論文獎狀上有一首詩:

 

gilel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我是先看了電影,再回頭找小說看的,因為對電影的情節感到有些納悶,才想找原著來看。柯慈的文筆精簡洗鍊,冷靜地刻畫出南非的種族問題,以及慾望與責任、恥辱的糾葛。這本書描述在大學任教的大衛,因為和自己的學生有性接觸,以及利用本身的職權更改學生的成績,因而被大學辭退。之後他投靠住在南非鄉間的女兒露比。露比以農作為生,過著單純的生活,他的鄰居貝德路斯是一名黑人,幫助她整理農園,兩人算是共生的關係。在一次的偶然事件中,三名黑人年輕人闖入家中,路西被強暴,大衛也被打傷。之後露西對發生在自己身上的事沈默不語,甚至決定把孩子生下來,也不搬家,甚至最後依附在貝德路斯之下,在不愛他的情況下嫁給他以換取保護

gilel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