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觀影心得 (52)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以前從來沒有注意過這部片,因為從DVD封面穿黑色風衣的裝扮,以為是抄駭客任務的B級片,後來觀賞後發現不只是部科幻爽片,當然以駭客任務的標準來看,這部還構不上大動作大場面的科幻爽片啦。不過電影中的服裝,還有人物撲克臉般的表情,還有一些槍戰場面,的確很有駭客任務的風格就是了。片名叫做Equilibrium,意指平衡,也許指涉的就是人類感覺被壓抑後,還是會想方設法回到感性與理性達到平衡的狀態。這是部很典型的反烏托邦式電影,背景設定在未來世界,在爆發第三次世界大戰後,為了杜絕戰爭,人類成立了集權政府,由名為真理之父的獨裁者所主持,極力撲殺任何人類的感覺及感性,因為這被視為戰爭的亂源,方法包括服用名為普世寧的藥物,壓抑人類的感官及感覺,再來就是撲殺一切的藝術品,音樂,詩作,書籍等等,總之要塑造的就是集體秩序。但當然很諷刺的是,戰爭消失了,但取而代之的是依照獨裁者意志所打造的世界,這樣的世界,人們臉上是面無表情的,顏色是素色,沒有繽紛的色彩。所以,整部片的基調就建立在集體意志vs個人感覺的基調上。電影中還很文青的使用了貝多芬第九號交響曲的旋律,還有葉慈(W.B.Yeats)的詩作”The Cloths of Heaven”:
文章標籤

gilel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最近高雄電影館正推出北野武影展,對這個日本導演,印象中是長得很像流氓的一個演員。以前看過他演的盲劍客,沒有什麼好感,總覺得是耍帥居多,個人風格蓋過了古裝片武士風格。這次接連看了他的「花火」、「奏鳴曲」、「當女人沈睡時」(北野武僅擔任演員,非導演)、「兇暴的男人」,對他所謂的暴力美學才有初步的理解。我反而是看了第四部的「兇暴的男人」,才感到精神為之一振,喜歡上北野武那種直來直往,以暴力解決一切的直爽風格,回頭再去想想「花火」中那種暴力男守護太太的溫柔,才比較能夠認同。「兇暴的男人」可說是北野武初執導演筒即一鳴驚人之作,片頭飾演刑警的北野武用拳頭教訓欺負游民的小屁孩真是令人大呼過癮,雖然看下去才發現這個男人的苦澀以及在這個強權的體制下個人暴力之無力。片尾北野武尋仇式的對決,就如網路上影評所說的無關善惡,只是個人對這個世界發出的憤怒吶喊。我看北野武跟殺手拿槍互擊,根本是完全不為自己留後路。北野武在他的電影中以暴力面對世界的作法,基本上沒什麼現實基礎,在現實中沒辦法這樣玩的,所以可能才以美學稱之吧。可是為什麼北野武在全世界擁有這麼多欣賞他的影迷呢?是不是在這一成不變而又偽善居多的世界中,直接了當,不拖泥帶水的正面對決,多少擊中了我們的心弦,因為我們也想這樣對待現實中欺壓我們的「敵人」,可能是同事,可能是上司,也可能是陌生人。而如果不顧一切,自己的生命都可以捨棄時,那按照自己的心意行事,罔顧倫常道德規範法律約束,於荊棘中悲壯的走出自己的一條路,那也值得肯定。我想起最近一直在聽的華格納歌劇「崔斯坦與伊索德」,劇中相戀的兩個人,拋棄了個人榮耀、君臣之義與殺夫之仇,那被愛慾所席捲的彼此相吸的趨力,不亞於求死之軀力,而且都深刻地鄙視了世俗的道德規範。崔斯坦對於馬克王對他的沈痛指責,只淡淡地說道「王上,我心裡所想的你不會懂」,然後在獲得伊索德表示願意跟隨他後,便一心求死。我納悶,北野武電影中沈默寡言,僅以冷眼與暴力回應這世界的態度,與歌劇中獨尊愛慾,鄙棄世俗榮耀與權位的表現,是否有相通之處。我不可能是北野武,也不是崔斯坦與伊索德,但是面對這世界加在我身上的束縛,我是否能憑自己的心意行事,我想是一個考驗。某種程度而言,生活中絮絮叨叨的話語中無意義居多,如果能酣暢淋漓的用一拳解決,那也是人生快意之事。Cut the bullshit, and be myself!


gilel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431437186-664684426  

去年的高雄電影節,無論是情緒上或體力上都讓自己負荷過重,所以今年的高雄電影節讓我五味雜陳,決定不衝了,但今晚臨時起意,還是去看了這部日本電影「戀愛腦內高峰會」,沒想到這部小品讓我有驚喜的感覺。劇情大概是說一名30歲的輕熟女作家櫻井市子,在兩名男性間搖擺不定,不知該選誰的掙扎。電影的特別之處是市子腦內有一個五人小組,採合議制,他們做出的決定會影響市子的一言一行。這個設定和動畫腦筋急轉彎實在太像了,後者有各種情緒如歡歡、憂憂、怒怒等,五人小組有樂觀正向者,悲觀負面者,還有天真純愛者,搖擺不定的騎牆派議長,還有老成持重專門負責記錄與回溯記憶的老者。不知道兩部片拍片的時間點如何,因為點子實在太像了,誰抄誰實在不曉得。不過因為「戀愛腦內高峰會」是小說改編,所以還要看小說創作的時間點,不過追究誰抄誰當然不是本篇的重點。我覺得這個五人小組的機制,很像佛洛依德所說的ego,也就是自我。自我講求平衡,在內在慾望與外界規範,包括倫理道德與社會規範等,兩者之間取得平衡。當然,ego也會有失衡的時候,在電影裡的表現就是那個真木陽子所飾演的另一個黑衣女的角色,擠著深深的事業線在一片晴天霹靂中登場真的太威了。只要她一登場,五人小組就會被擊暈,完全失能。這個黑衣女我覺得很像佛洛依德所說的id,也就是本我,象徵無意識中最原始的慾望。在佛洛依德的理論中ego負責在id及super ego(超我)間取得平衡,不過電影中這個象徵id的黑衣女是無比的強大,如脫韁野馬般,是五人小組的ego所遠遠無法控制的。只要黑衣女一發威,櫻井市子就會按照自己的慾望行事,完全不顧現實考量。不過電影後來的發展,議長終於振作起來,不採合議投票制,而是  依照”什麼會讓市子自己開心”的原則做出決定,這點也黑衣女也默然,不再干涉五人小組,意味著順從自己最深處的渴望,才是解除壓抑,讓個體能朝向追求幸福的康莊大道邁進。電影告訴我們,不管社會眼光如何,不管愛情如何抉擇,都不要為了愛別人而壓抑自己,這樣自己是絕對不可能幸福的,這點讓我深有同感。雖然這是一部輕鬆的愛情奇幻小品,但是微言大義傳達的很好,讓我度過了一個愉快的夜晚。

gilel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home891  

灣生是最近非常火熱的詞彙,從田中實加的書一路延燒至電影。根據維基百科的解釋,灣生是指「1895年至1946年間在臺灣出生的日本人,包括日臺通婚者所生下之子女,大多能使用台語等本地語言溝通。」依據田中實加的小說改編成的紀錄片「灣生回家」中,可以看到踏上尋根之旅的灣生,在花蓮吉野鄉中尋覓過往回憶的身影。有熟悉,也有悵然,因為過了半世紀,很多灣生熟悉的老朋友或親人都已去逝。而灣生回家,不只是日本往台灣的單向移動而已。例如,有一個灣生女性,在戰後回到日本時,因為各種因素女兒沒有一同回到日本,而是留在臺灣。半世紀來,這個女兒心中一直覺得自己當初是被媽媽拋棄的,直到女兒自己的後代發起到日本探訪曾祖母之旅,才挖掘出灣生媽媽其實心中並未忘記留在台灣的這個女兒。我是在對灣生只有粗淺了解的情況下便進戲院看了電影,有幾點一直在我心中泛起漣漪。首先是語言。我注意到電影中的訪談中大部分使用了日文、台語及中文,呈現語言含混的現象。例如花蓮的中年原住民,可以操流利的日文和歸來的灣生對談,但本身同時也能夠說中文及原住民語言。多語言的現象連結到個人的歷史記憶,串連起日本與台灣不同的地方。不過語言更呈現著疏離與熟悉,例如雖然灣生說的是日文,但是從他們的言談中,可以感受到他們對台灣濃濃的思念與認同,簡直比台灣人更熟悉、喜愛台灣,也些灣生對日本還語多批判,認為台灣比較好。灣生在台灣尋根時,又可以使用台語與花蓮吉野鄉的居民對談,台語召喚的是個人過去的回憶。有些灣生在戰後回到日本時還被日本人排擠,因為他們說的日文腔調很奇怪,因此灣生還得被迫”重新學習”日文。因此,語言與文化、身分認同互相映照,很難去區分什麼是日本,什麼是台灣。再來,從灣生們對台灣的依戀,彷彿灣生化身成一面鏡子,在其中我們看到台灣人傳統美好的一面:熱情、溫馨、有人情味,、以及老一輩普遍對日本抱持的好印象。如果看多了台灣的社會新聞,對台灣沈淪、短視近利等抱持負面觀感的人,可能會對灣生對台灣的讚不絕口感到不好意思,好像我們從別人身上看到了自己久未發掘的優點。第三,對灣生而言,身分認同非常重要。有灣生老奶奶拿到台灣戶政事務所所核發的戶口證明時,感動地痛哭流涕。也有灣生的後代數度去日本探訪灣生祖奶奶,企圖拼湊她回到日本後的生命故事,以及重新連結起灣生母親與其台灣女兒的臍帶。灣生回家其實很像跨海峽的家族史撰寫過程,其中有後代為先祖撰寫故事的努力,好像以故事安慰已仙逝的長輩之餘,自己也才能找到安身立命的一席之地。灣生回家表面上是一小撮人的故事,但是這些故事對補足整個歷史的大敘述卻非常重要,甚至可說是微言大義。怎麼說呢?

gilel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港片的經典之作,倩女幽魂三部曲,其中第二集”人間道”裡頭,有一個蜘蛛精所幻化成的國師慈航普渡,當道士知秋一葉和他對打時,慈航普渡幻化成佛陀金身,知秋一葉自此就沒輒了,嘆口氣說「雖然知道佛祖是妖怪所化,嘆道:”修道之人,心中有佛。明知道她是假的,我都無法克服,我輸了。”」(http://vlog.xuite.net/play/Z1d3bWNmLTE0NjEzMTUuZmx2/人間道II-A-Chinese-Ghost-Story-II)小時候看這段不解其含意,明明知道佛祖是妖怪所變,為什麼就放棄不反抗了呢?即使後來重看此片好幾次,這個橋段我還是不懂。去年開始讀金剛經,常有所獲,今天又讀了好些篇幅,心有所感,忽然想到人間道這部片,也許可以從金剛經的觀點來解釋這個橋段。金剛經有云:「須菩提,於意云何?如來可以具足諸相見不?」「不也,世尊。如來不應以具足諸相見。」這裡講的具足諸相,就是佛的三十二相,但實際上,如來的色身並沒有真實之相,三十二相只是成佛的一種標誌,並非實有。電影人間道的這個橋段,恰巧體現了修佛之人的一種迷障。知秋一葉就是執著於佛的色相,顯示其修道上的障礙無法突破,所以才會被蜈蚣精幻化的佛陀表相所囿,無力反擊。也許電影原意並非如此,但這個橋段恰巧可以為博大精深的金剛經作個有趣的註解。金剛經在哲學層次上來說,力圖打破二元對立,例如涅槃vs.世俗,法vs.非法,金剛經本身即佛的化身,可以證諸於這個世俗世界,但它同時也指向一個不可言說的實有,但這個實有並非獨立存在,而是依附在二元對立中,只有勘破二元對立,才能見到(領悟到)這個實有。佛所說之法只是一個憑藉,但在追求明心見性(佛)的過程中,必須要捨棄對法的執著,才能見證實有。這個道理很深阿,我也似懂非懂。不過把佛法和電影互相參照,實在非常有趣。以此觀諸我們的世界,是不是也有很多蜈蚣精幻化成的佛陀,我們不察,還信以為針對之頂禮膜拜呢?戒之,戒之!


gilel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890438  

上個週末去戲院看刺客聶隱娘,因為下大雨停車耽誤進戲院的時間,開頭十幾分鐘錯過了,加上精神不好,好幾個地方都度咕,整部片看的支離破碎,本來就不是很好懂的劇情這下更看不懂了。心有不甘,好歹侯孝賢的大作也該好好咀嚼一番,於是今天進戲院再看一次,這次劇情比較能夠自行連貫了,也看出了一些東西,整理心得如下。

gilel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imgVideo15164  

       朋友分享的一部日本電影,乍看之下不太像一部電影,好像日劇深夜食堂般,由許多樣料理串連起來,中間還像日劇般有結尾歌曲,然後是下一集的片頭,以電影劇本而言結構弱了許多,比較像兩部單元劇放在一起,而不太像一部電影。小森時光片名叫做”Little Forest”,女主角就在日本東北部一個叫小森的鄉下地方過著自耕小農的生活,食材全數來自於耕作的作物或是溪邊自己釣的魚或是自己養的鴨,可以說過著自給自足的生活。如果只把焦點放在料理,那真是賞心悅目,一道道做菜的程序,配上女主角的說明,閒適自適,可以說是視覺上的饗宴。而且女主角的鄉間生活,也充分把日本常民文化中那種一絲不苟,對生活細節的講究表達地淋漓盡致。不過在觀賞女主角烹調美味料理的同時,不免也好奇女主角背後的故事,為何一個正值青春年華的女孩會獨自一人住在鄉間?慢慢地才勾勒出女主角曾在都市住過,曾談過戀愛,但後來便住到了小森的鄉間。而女主角一身烹飪的本事跟獨立生活的技能全部來自於自小跟著母親的耳濡目染。女主角料理的過程,就是對媽媽過往回憶的反芻。原來,媽媽離家出走了,但電影沒有交代原因為何,但在電影尾聲女主角終於收到媽媽的信。角色有著淡淡的故事,但電影的焦點是放在料理本身,以及鄉間生活的各式各樣細節。只是,看著女主角琢磨出一樣樣食材新鮮的料理同時,不免也揣想女主角品嚐這些料理時的心情。真能夠充分享受這些食物的美味嗎?如果心愛的人不在身邊,這些食物的美味會不會打了折扣?做了美味的料理,卻沒有奉獻或一起享用的對象,從美味的食物所獲得的滿足感會不會夾雜了缺憾?還是說,在仔細處理食材的過程中,就是在沈澱自己的心情。內心若有傷,無法直接去面對。只能面對生活裡實在的事物,一樣一樣處理,在穩定的步伐中,尋求一種生活的禪定。

gilel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uykusu  

在電影院看這部片的時候,我不勝片中冗長的對話睡著了,大概有十幾分鐘錯過了,後來才發現這部片其實很有味道,而且最後才發現這部電影長達近200分鐘。意猶未盡的我,後來又再度進電影院看了第二次,整部電影的全貌才比較明晰,而且有些情節才能連貫起來。這部電影除了本身精鍊的像一本值得細細品味的好書,同時也像一面鏡子般,映照出我平日不自覺或不願意去面對的關於自己的一些面相。影評就讓更專業的人去寫吧,我只想整理一下自己的想法。

gilel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050E000054B635CA67379F1D140051CF    

模仿遊戲(The Imitation Game)算是最近看過的電影中,無論劇本或演員表現均有一定水準的作品。電影描寫二戰時的數學天才,同時也被喻為是計算機之父的圖寧(Alan Turing),協助英軍破解納粹加密機Enigma的經過。本片沒有大場面,但是劇情峰迴路轉,情結合理緊湊,觀賞過程中沒有冷場。事後回想本片,益發覺得電影的層次相當豐富。以戰爭這個主題而言,乍看分成軸心與同盟兩個陣營,德國對上英國,但在間諜與密碼戰中,彼此爾虞我詐,自己人也未必能信任,善惡與是非的界線隨著劇情發展越來越模糊,二元對立的架構也隨之崩解。這樣二元對立的架構也存在著國家與個人之間。為了致勝,國家不惜犧牲個體,如即使破解密碼也不能光明正大的拯救自己人,因為這樣破解的密碼便失去意義。不過圖寧可能萬萬沒想到,自己可能也是被國家犧牲的對象。亦即國家機器在運作的過程中,對擋在前方的個人,是不會有任何顧慮便直接輾過去的。以此而言,對國家的忠誠與歸屬就成了非常弔詭的議題,因為是與非的界線已模糊,就像數學家與間諜的身分實難二分。數學家究竟是憑自己對數學的熱愛與信念行事,還是被隱身背後的政府高層所檢視與控制?這些都留下很大的思考空間。另一方面,戰爭的主題還延伸到情慾與性別認同,在保守的時代氛圍下,戰爭也意味著異性戀對同性戀的壓迫與迫害。對國家忠誠的舉動仍然可能被異性戀暴力的國家機器追殺。圖寧這個角色,不但陷入了他數學天才的孤獨牢籠,與別人格格不入,同時在情慾方面,他也陷入了一個囚籠。他的愛情隱而不彰,巨大而持久,對摯友的思念投射在自己的機器作品中,在被社會遺棄後,成為唯一的慰藉,飾演圖寧的英國演員班奈迪克康柏拜區演來絲絲入扣,令人動容。

gilel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f9d7f2a90a93bee8a26e86a4daec157d  

    進擊的鼓手基本上是一個嚴厲的老師Fletcher以無所不用其極的方式磨練一名年輕鼓手Andrew Neyman的故事。是嚴師出高徒,還是心理變態折磨學生,這點見仁見智,只是影片結束後我卻回想到電影中餐桌上的一幕,典型的美國家庭晚餐場景,有Andrew的一家人與親戚在場。餐桌上談論的話題也反映了美國價值:Football, 名校及獎學金,以及Andrew所代表的爵士樂。餐桌上的唇槍舌劍,顯示Andrew渴望其音樂生涯被認同的慾望,但是在父母及其他人眼中,爵士樂手大多吸毒與早逝,實在算不上光彩的事情。不過對Andrew而言,最傷的應該是他諷刺其他兩名親戚的兒子是二流橄欖球隊隊員,一輩子也進不了NFL後,父親的一句”那你進的了林肯中心(能在此表演者表示有一定的音樂成就)嗎?”讓Andrew沉默地離開餐桌,從此發憤著魔般的練習,力圖有所成就。對照電影一開始父子在戲院啃爆米花,以及後來父親對被身心崩潰的兒子的陪伴,格外反諷。這個像是典型美國家庭中的好好父親,雖然也很努力了,但他只是做到陪伴而已,但是並無法進到兒子的內心,打同心底認同甚至欣賞兒子為音樂所投注的努力與成就。因此,我覺得Andrew會願意被Fletcher折磨,父親也要負責任。”進擊的鼓手”似乎是對傳統美國價值中的親子關係開了一槍。如果不是真正賞識與支持孩子,那表面的陪伴都是假的。在Andrew心中,Fletcher開啟了一扇門,讓他發現自己的價值,找到自己所屬的道路。即使後來發現這個大善人是惡魔,但他已經沒有回頭路,畢竟自己為了音樂,連愛情都捨棄了。人活著不就是為了個目標,為了證明自己的價值嗎?如果失去了夢想,人生有何意義?因此,為了逐夢,即使成魔,打鼓打到兩手虎口流血,精神耗弱,發生車禍,那又有何妨?最怕的是失去了舞台,如同Andrew後來在咖啡店打工,每天渾渾噩噩度日,也許在魔鬼的淫威下逐夢,才是Andrew心中渴望的。

gilel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280X500  

Sometime in your life, you have to force the door open with all your might and anger,

gilel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Interstellar_ALT_Artowrk     

 

gilel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Guardians_of_the_galaxy_ver2  

    這部片剛上映時,我曾納悶為何它的imdb分數竟然有八點多分,看起來鳥鳥的角色,主角穿著很像Hellboy的暗紅色外套,沒什麼超能力。齜牙咧嘴的浣熊?還有看似抄自魔戒裡的樹精?一點都不吸引我。後來有機會看完這部電影,發現這部科幻片其實有完整的劇情與角色刻劃。雖然角色的科幻能力設定不像復仇者聯盟的英雄那樣擁有不得了的超能力,但是整部電影自成一個世界。我對原著的漫畫不熟,不過電影吸引我的有兩點。第一就是雖然背景設定在未來世界,可是裡面有濃濃的懷舊風。主角奎爾是地球人,喜歡用老式的卡帶隨身聽,聽著老歌,那些老歌我不熟,不過一聽就知道是老歌,放在一大堆有著尖端武器與異星種族的背景裡有種奇妙的違合感,但是仔細聽可以發現那些老歌的旋律與歌詞又巧妙的貼和主角的心境與兒時回憶,非常趣味。

gilel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Hector-And-The-Search-For-Happiness-Simon-Pegg-Rosamund-Pike  

電影”尋找快樂的15種方法”(Hector and the Search for Happiness)中,有一個關於快樂的警語是這樣的:Nostalgia is not what it used to be,這個not下的很有意思。鄉愁並不是對於過去的思念而已,而是今昔相比,人事已非的非”not”所帶來的悵然感。男主角雲遊世界各地,希望找到快樂的方法,最後和學生時代的舊情人相遇,一開始是久別重逢的溫馨,但後來卻女主角卻忽然變得十分憤怒,因為過去分手的疙瘩,許久以前的傷口裂開了,於是溫馨被撕裂了。如果男主角對舊情人仍抱著過去的印象,那他勢必很難去面對多年後舊情人的憤怒。這就是鄉愁!過去與現在的反差。我在心裡反覆吟詠此句”Nostalgia is not what it used to be”,驀然心頭浮現:Trauma is not being able to cross over the gap of permanent separation.  創傷就是一種斷離,被一道無法跨越的鴻溝所隔開,遠離過去、事件發生前的幸福、親愛的人,被囚禁在現在,此時此刻,於焉在心頭所造成的傷痛,因為:永遠的斷離。就像電影”Somewhere in time”中,男主角穿越時空到過去與女主角相戀,但卻陰錯陽差的從口袋中掏出一枚原本他所來自的時代的一枚硬幣,瞬間又被拉回到現代中,與女主角永遠分離,這就是創傷表現在愛情中一個具體的寫照。聽聽馬勒第五號交響曲的慢板樂章,這豈不是對trauma最好的速寫?雖然馬勒把這個樂章名為他給艾瑪的情書。因為這個樂章,我又想到電影魂斷威尼斯,因為電影用了這個樂章當成配樂。那年邁作家在義大利時看到年輕的金髮少年時,油然而生的那種痴慕之情,豈不又是創傷,或曰斷離,因為不管是年紀、背景、生活背景,老作家與年青少年都相差太多太多了。於是,斷離變成一種作家對少年單向的凝視,而無任何現實中可能的抒發管道。

gilel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d724  

本片是波蘭片,依據真人真事改編。描寫一位腦性麻痺患者,馬提歐,雖然有肢體障礙與不能言語,但智能沒有問題,不過卻被醫生誤診為植物人。故事就從他小時候與家人的互動展開。馬提歐有著關心他,如魔法師一般的爸爸,時常別出心裁的想些點子逗他,如把煙火施放形容成星星爆炸。看著馬提歐因不能控制肢體因而在地上亂爬的情景,實在讓我辛酸。試想,智能正常,也擁有和一般人無異的感情,但是卻被囚禁在小小的軀體,自己的想法也無法表達給外界知道,那是多麼痛苦阿。還好,在這樣的命運中,還有一些慰藉,那就是馬提歐所說”乳房與星星是上帝所發明最好的兩樣東西”,這點我完全同意。在照顧馬提歐的各色女性中,馬提歐總是特別注意他們的乳房,從自己的媽媽開始,到姐姐,以及後來在他生命中出現的各個女性,這些乳房的形狀及特寫真的十分有趣,稍稍減輕了腦性麻痺患者這個角色的沈重感。這些女性有些和愛情有關,如一開始住在馬提歐家對面的鄰居,可是後來要逃離繼父所以搬走了,別離帶給馬提歐淡淡的哀愁。後來殺傷力更大的是他被送到智能障礙收容所時遇到的一個美麗的女志工,Magda。相較於其他人的例行公事,直爽外放的Magda特別親近他,也帶給孤單的馬提歐許多快樂。有一天晚上,Magda偷偷地來到他的床邊,一開始拿了色情雜誌的裸女圖給他看,因為這天是馬提歐的生日,後來索性把衣服脫掉,露出一對不大卻形狀美好的乳房,示意馬提歐撫摸她的乳房。雖然飾演Magda的女演員Katarzyna Zawadzka面容姣好,皮膚光滑可鑑,乳房形狀又漂亮,可是這一幕卻讓我覺得很難過。因為這個禮物太沈重了,身為腦性麻痺患者的馬提歐根本就無法與Magda有任何結果,這樣的禮物看似美好,但實在太沈重了。果不其然,稍後Magda帶馬提歐出席她爸爸的生日晚宴。從尖銳的對話中可以看出Magda和爸爸的感情並不好,馬提歐不過是她帶來要刺激爸爸的男伴,她對馬提歐並不是真心的。果然Magda隨即就辭職了,再也沒有出現過。對於這樣的美女,我們要如何看待?是正面看待嗎?好歹馬提歐第一次摸了貨真價實的乳房,不只是意淫而已,這樣來說,Magda在馬提歐的生命中也算美好的驚鴻一瞥?也許吧,但我無法忘記她把自己乳房給馬提歐摸的那一幕,我還是不忍卒睹,因為真的太...不堪了。這樣的美,對我而言,寧願不要有,too beautiful to be true. 忽然想到,那天學生打趣幫我看手相,說我是不會亂搞一夜情的人。馬的,這倒底是幸或是不幸呢>_<

gilel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20140812234816498  

     一千次晚安劇情主要是描寫一名女戰地攝影記者Rebecca,在拍攝炸彈客自殺攻擊時被波及受傷,歷劫歸來後決定不再從事這樣危險的攝影任務,好好陪伴她的丈夫及兩個女兒,不料後來又生波瀾。電影的情結很簡單,不過導演在呈現Rebecca工作(或者說是本性)與家庭的掙扎時,對一個兩難的處境,不輕易給出一個簡單的答案,如此反而能激起觀眾更多的反思,我覺得是本片的一大優點。

gilel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LaborDay  

 

gilel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her-movie-624x414  

 

gilel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2012020201042216395  

 

gilel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風暴  

在”風暴”與”白日夢冒險王”兩者間選了前者,衝著特殊槍戰場面及劉德華的面子去看,以下是一些感想:

gilel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1 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