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繼前幾天的聖彼得堡愛樂後,熱血的又跑到台北聽慕尼黑愛樂的全場理查史特勞斯曲目。原本的名指揮馬捷爾病逝,所以由另一名三十幾歲的指揮波加(Andris Poga)代打。本來沒有意思又長途跋涉到台北,但我實在太喜愛傑利畢達克指揮慕尼黑愛樂的布魯克納,想現場聽聽慕尼黑愛樂那澄澈的音色與恢弘的銅管,因此還是衝了。
 

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

開頭氣勢不足,定音鼓及小號不夠壯闊,管風琴的收尾也很單薄,波瀾壯闊的開場就這樣毀掉了。之後的表現,各聲部零零落落,沒有齊奏的合諧感。指揮波加的提點,樂句不夠流暢,頗多窒礙,各聲部沒有競奏的緊湊感。史特勞斯弦樂高音部的華麗與犀利也表現的不好。因爲如此,樂曲中的衝突性無法表達出來,樂團的聲音有些雜亂無章,聽不出是世界一流樂團。到後來,我竟覺得有些沈悶,眼皮竟險些闔上。後半部的獨奏小提琴角色吃重,可以說是史特勞斯作為作曲家的精神展現,夫子自況,但樂團首席音色竟有些飄,而且聲音和其他小提琴混在一起,一點也不突出。總之,查拉圖斯特拉是失敗之作,超人的下凡簡直淪為凡人了。曲子結束後掌聲有些稀稀落落,讓波加後來的再次謝幕有些尷尬。中場休息我還跟坐在隔壁的老先生攀談起來,他也是衝著傑利畢達克的布魯克納才來聽慕尼黑的,但顯然也對上半場的表現不夠滿意。

 
 
阿爾卑斯山交響曲
 本來對下半場的曲目有點死心了,沒想到樂團ㄧ開始把夜晚的氣芬鋪陳的很好,各聲部堆疊出的日出氣勢也沒有垮掉,讓我渙散的精神又重新凝聚起來。此後,樂團竟有如熱開的引擎般,一路狂馳。樂器發出黃金般的色澤。弦樂部也發出絲綢般的音色,合奏也越來越和諧。銅管部也始終發出恢弘的聲音,維持住宏偉的架構,沒有垮掉。在倒數第四首暴風雨的樂段,樂團更是能量全部迸發,把疾風驟雨的情景徹底的表現出來。至此,樂團真如其名phiharmonica(愛樂),表現出harmony(和諧)的境地。樂曲落幕前的「日落」樂段,管風琴、法國號、小號的唱和極其平靜,隨後加入的木管部與弦樂部更是入木三分,弦樂部緩緩的拉奏帶我進入樂曲的深處,那種攀登阿爾卑斯山大起大落,壯麗ㄧ如人生風景在心頭烙印的感動,讓我潸然淚下。理察史特勞斯音樂雖充滿官能美,但亦有感人肺腑之處,這點慕尼黑愛樂成公的表現出來了。曲子結束後已21:40,我發足狂奔高鐵,無法留下繼續鼓掌及期待安可曲,但慕尼黑愛樂所呈現的阿爾卑斯山風景,已足夠為今晚劃上完美的句點,吾不虛之此行矣!
 
 
整體而言,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比起阿爾卑斯,曲子的精神面更加深遠,波加無法駕馭繁複的管絃樂,進而挖掘曲子的深度,但就阿爾卑斯,這首相較之下比較官能美的作品,波加成功的讓慕尼黑愛樂自己說話,畢竟也是百年樂團,還是有一定深厚的功力。最後,今天的音樂會:超人未臨,但成功登頂,還算滿足啦。
 
image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gilel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