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待以久的阿芙蒂耶娃演奏會就要在今晚登場,會知道這場演奏會其實是很偶然的,在星巴克翻閱雜誌時看到演奏會的廣告,興沖沖的就跑去買了。過去一個禮拜多我把音樂會的曲目手邊有的版本都聽了一次,有時候聽到都快吐了。想想,我古典音樂的資歷也超過十年了,去過的音樂會少說也有五十場以上,嗯,應該說一百場以上,沒仔細算過。可是我真的沒想到,這位蕭邦鋼琴大賽的金牌得主,來自俄國的阿芙蒂耶娃(Yulianna Avdeeva),竟然會給我如此多的感動,彷彿又回到十幾年前,我去音樂會全神貫注時才會從音樂汲取的感動。

 

上半場的曲目是蕭邦的馬厝卡舞曲(Op.30, No.1~No.4)、夜曲(Op.27, No.1&No.2)、以及第二號降B小調鋼琴奏鳴曲。阿芙蒂耶娃維持她參加蕭邦鋼琴大賽的穿著,綁馬尾,一身中性的黑色褲裝,沉穩的從後場走出,向觀眾鞠個躬,一坐下便開始演奏,沒有深呼吸或是伸展手指等紓緩動作,非常的俐落。開場的馬厝卡乍聽之下節奏不穩,後來我才發現那是阿芙蒂耶娃的詮釋,有如喝醉酒般,馬厝卡特有的節奏感及拍子,這也是傅聰認為馬厝卡非常難以詮釋的原因。從一開始,阿芙蒂耶娃就展示她的蕭邦不是大開大闔型的,因此就連第二號的馬厝卡,有別於如米開蘭傑里精準的音色及層次豐富的和弦, 阿芙蒂耶娃的馬厝卡走的是微妙的節奏感,細緻的觸鍵與音色變化。也許是我馬厝卡聽的不夠深,或我也還在適應這場演奏會,我沒有特別深刻的感覺。喔對了,也許還有一個原因,就是那天殺的高雄文化中心至德堂的天花板,音樂會一開始就雜音不斷,不知道是天花板上頭的工作人員還是什麼東西,那嘰嘰嘎嘎的雜音讓人很難專注在音樂上。不過我想這對阿芙蒂耶娃也是個考驗吧,好在持續五分鐘後,雜音便慢慢消失。

 

接下來的夜曲Op.27第一號,果然如同Youtube上阿芙蒂耶娃在蕭邦鋼琴大賽的錄影,左手那隱約的低音伴奏,帶出如深夜霧的悄然蔓延,晦暗幽深,氛圍掌握的很棒,而右手的音色精妙,兩者搭配的很棒。而中段漸漸高漲的情緒, 阿芙蒂耶娃的技巧輕易克服了這點,絲毫沒有亂的感覺,最後又回歸一開始的主題。 阿芙蒂耶娃很仔細的把每個音及樂句交代的很清楚,很沉穩的節奏。左手的伴奏始終隱隱流暢的律動,真的是很精緻的夜曲詮釋。

 

Op.27第二號夜曲,感覺是迷霧散去,露出明朗的夜空,喔,那是,回憶,悄悄浮上心頭,一波一波襲來。聽到這裡我其實有點意識不清,可能今天比較累的關係。還是,我被 阿芙蒂耶娃夜曲的樂思催眠了呢?

 

上半場的重頭戲,第二號鋼琴奏鳴曲登場。在這裡,我開始發覺 阿芙蒂耶娃的特色,她的觸鍵如同太極拳一般,或剛或柔,全都蘊含其中。第一樂章,如同知道故人死去,不安的主題,左右手運行,那主題彷彿飄了起來一般,如星火般往前直衝,但不是那種猛衝,而是沉穩的,旋風般滾行的感覺,但到了下一樂句,絲毫沒有突兀感, 阿芙蒂耶娃很自然的讓速度慢了下來,帶出沉思般的主題,是回想逝去的故人嗎?優美的旋律,從 阿芙蒂耶娃的指尖傾瀉而出。而且我覺得她的左手旋律烘托的很棒,對我而言,那是一種急切的渴望(aspiration),她表現的恰如其分。而之後雙手比較技巧性的樂段, 阿芙蒂耶娃更是不熅不火,輕鬆應對。但即使在嘈嘈切切錯雜彈的同時,我覺得阿芙蒂耶娃也不是那種亂石崩雲的彈法,帶著一分柔美與從容,不是那種感官式的壯麗,但樂曲的對比及高潮堆砌,一樣不少。

 

阿芙蒂耶娃沒有停頓太久,直接轉至第二樂章,顯示她對作品的認識是這四個樂章本是串連一氣。第二樂章的詼諧曲,中段優美的沉思曲風,帶著淡淡的憂傷, 阿芙蒂耶娃同樣詮釋的很好。接著樂曲循著ABA的結構,又重現一開始急切的主題,樂章結束前,沉思曲風的主題再現,但似乎被壓抑住,悄然結束。

 

接下來進到慢板樂章,俗稱送葬進行曲。喪鐘的主題,隱隱浮現,漸強,慢慢帶到那優美的中段。似乎是懷想著與亡者過往美好的一切,簡單的旋律,但要把氣氛烘托出確是很不容易。在這裡,我閉上了眼睛,沒有必要注意演奏者的手勢了。那右手,如夜空中的北極星,引領我的思緒飛昇。我完全投入了蕭邦在這個樂章裡的景色描寫,過往美好的一切重現,一切寂然。而那北極星,還會隨著吾人的情緒變化著。是的,即使是弱音,簡單的音符,阿芙蒂耶娃的音色依舊有微妙的變化,左手的伴奏拂出冥想的氛圍,剎那間,時間彷彿靜止,吾人墮入回憶之流,直到…被那喪鐘的主題喚醒,吾人又重新掉入現實。阿芙蒂耶娃的慢板,情緒及氛圍的掌握,真可以呼喚出另一個世界,讓聽者完全沉浸其中。我很久都沒有在音樂會上有這種體驗了。沒有絕佳的技巧與獨創的詮釋,是不可能達到這種境界的。

 

慢板之後,是幾乎無旋律,如鬼魅般的第四樂章,節目單的描述很好:「送葬行列過後,捲起散落墓地的枯葉與砂石」。蕭邦在這裡讓我想到德布西,必須在踏板及音色上舉得完美的控制,才能把這個樂章表現的好。阿芙蒂耶娃在鍵盤上正如同秋風掃過,帶出寂寥蕭瑟的墓地景色,也為奏鳴曲畫下完美的句點。在這裡我已經想大喊Bravo了,不過似乎高雄的觀眾比較理性,鼓掌完,阿芙蒂耶娃鞠躬走進後台,就是中場休息時間。

阿芙蒂耶娃演奏會  

下半場的曲目更是大曲子:蕭邦的f小調幻想曲(Op.49), 第四號E大調詼諧曲(Op. 54), 夜曲 (Op. 62 No.1), 以及我最喜歡的降A大調幻想波蘭舞曲(Op. 61),只有四曲,但阿芙蒂耶娃每一首都展示了一個新的世界。第一首的幻想曲,印象中普雷特涅夫及齊瑪曼都能夠慢慢堆砌高潮,以精妙的音色構築這首作品。阿芙蒂耶娃同樣有完美的音色,但她的重點不在高潮的堆砌,而在樂思的表現,樂句的承接。我覺得她把每一個段落都交代的很好,似乎過程才是重點。而且她的音色真的很漂亮,也許高潮處不如男性的雄渾壯闊,但呈現出的是一種更為精緻的詮釋。幻想曲的演繹,真的讓我耳目一新。另外,在需要技巧的段落,阿芙蒂耶娃完全克服,以現場的效果,我覺得她的幻想曲詮釋的很棒,結尾那跳躍興奮的段落也彈的很好。

 

接下來的第四號詼諧曲才真正讓我驚訝。一開始的主題,那一連串的音群,音色簡直美到無以附加,一顆一顆清晰無比,但卻又完美的串在一起,俗諺:朝聞道,夕死可矣。我要改成:夕聞樂,朝死可以。真的太美了!!!最讓我驚訝的是後頭。詼諧曲ABA的結構,那B段一向為我忽略,但阿芙蒂耶娃一轉樂曲開頭優雅閒適的樂風,轉為幻想般的主題,說也奇怪,我的思緒竟被引領,慢慢的隨著她的樂音向上飛昇,好似:謬思的翅膀。我以前從來沒有這樣來欣賞這個段落,但那剎那間,我真的被攫住了,真的好像在翅膀上往上飛昇。我想到大學時讀的叔本華的「意志與表象的世界」。叔本華認為在表象的世界中 ,音樂是再現意志的媒介之一 。阿芙蒂耶娃在這裡,讓我看見了飛昇的樂思,似乎純粹的思想可以音符的方式展現,就這樣觸動人心。那就是美!!

!世間唯一真實的東西。閉上眼睛,我忘記是哪個段落,好像是某串音符,直擊我心坎,那是一種撫慰,不知為何,我的眼眶竟然溢滿了淚水。不知為何,好像剎那間被音樂帶到另外一個空間。接下來,音樂急轉而下,我又被帶到現實。真是神奇!!這首我聽CD不知聽了幾百次了,從來沒有這種感受。我真是幸福,今晚能在現場有這種感受。

 

接下來的夜曲,阿芙蒂耶娃展現另外一種魅力。我覺得整首樂曲都充滿飄忽不定的朦朧美,這種音樂不能多聽,因為你的心滿溢而出,這負擔實在太重了。

最後的幻想波蘭舞曲,同樣的,重點不在最後的高潮,而是中間氣氛的醞釀。阿芙蒂耶娃恰如其分的表現出幻想的曲風。一開始那輕柔的幾個音,音色真的太美了。我已經不知道怎麼形容了,總之,一樣被樂曲攫住,完全沉浸其中。

 

曲目演奏完畢,我忘情的大叫”Bravo!!!” 阿芙蒂耶娃演奏了兩首安可曲。第一首是巴哈的曲子,我記得應該是第一號Partita的最後一個舞曲,很有趣,阿芙蒂耶娃是想展示她不是只有精通蕭邦嗎?第二首是蕭邦的英雄波蘭舞曲,說實在的,聽這首曲子時我苦笑了一下,因為阿芙蒂耶娃真的累了,右手有幾處出現錯音。另外,我覺得這首阿芙蒂耶娃沒有詮釋出個人的創意,沒有阿格麗希的暢快淋漓,而是四平八穩的演奏。

 

最後,阿芙蒂耶娃有幫樂迷簽名,我當然也排隊拿節目單給她牽,我還對她說: “Very beautiful play”,她也客氣的說了一聲:”Thank you.”

 

今天最難忘的,是阿芙蒂耶娃竟然可以用音樂把我帶往另外一個世界,沒有過人的技巧與獨特的詮釋是做不到這點的。我也很幸運,能聽到一場這麼棒的現場音樂會。人生若此,夫復何求!我很期待阿芙蒂耶娃在藝術上能繼續成長,不知她會達到何種境界,祝福她!!!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gilel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