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學講座_1  

 

哲學講座_2  

    在一位公民老師的引介下,知道了這樣的資訊,在台北行之有年的哲學星期五講座移師高雄,第一場在西子灣站附近的書店喫茶一二三亭舉辦,講題是”何為公民,公民為何”。自從參與白衫軍上凱道活動後,我便對最近高漲的公民活動很有興趣,不過我也很納悶要如何來看待這些活動,例如昨天在苗栗縣政府前的音樂會,最後參與的民眾蛋洗苗栗縣政府,造成員警受傷,論者批評這樣的活動耗費社會成本,又浪費食物。當然這些事情正反方都有說法,不過我總是納悶該如何看待這些社會運動,剛好有這個講座,就很高興的去參加了。

    現場小小的空間,湧入幾十人,後來的人只好席地而坐。講者本來是馮光遠,但是他輕微中風需休養無法前來,所以現場擔任講者的是在政大任教的年輕教授,另外擔任主持的也是專攻哲學的年輕教授。講座一開始,每位觀眾都被要來一段十秒鐘的自我介紹,這也很新鮮。聽完大家的介紹,我發現到場的有很多人文科學出身的人,哲學及社會學最多,另外也有高醫心理系的學生,醫生,寫小說的,甚至還有高中生,我想大家都是對這樣的講座感到有興趣才來的。

    講者從希臘的政治哲學開始闡述,提到了柏拉圖及亞里斯多德對於政治,國家及公民的看法,一路下溯到近代的哲學家對國家及公民政治的見解,這裡我就不詳述了。講師分享完後,現場還有觀眾的提問與講者的回應。整場聽下來,我覺得現場在定義公民,以及解讀公民意識及教育等議題時,不但有哲學的觀點及理論脈絡在後面支撐,而探討公民議題時,同時也涉及國家認同及國家想像的問題。現場有許多聽眾,從他們的發言及肢體語言聽得出對現在的執政者有很多不滿,也感覺得出很多人在政治上的立場是極獨派,認為台灣在民主政治上的發展上其實某種程度是停滯的,轉型正義尚未完成,威權主義的遺毒仍在。尤其現場的兩位醫師,就像我所認識的許多醫師一樣,都是支持台灣獨立,對於當權者有很深的不滿。不過現場並非一言堂,也有在場聽眾對於某些過於菁英的理論不表贊同,提出反駁。例如:建構公民參與與認同,並不等同於要完全認同可能過於狹隘或排他(新住民)的國家主權論點。基本上我也同意這樣的看法,碰觸政治時我一向很小心,因為懂的有限,必須仔細的思考,不要流於台灣選舉”當選!”那種選邊戰或是不經思考過於狂熱的態度。就我自己的感覺,我喜歡有哲學理論基礎的切入公民議題的談法,但是我也喜歡用這些理念來檢驗台灣當今的許多現象,否則理論不免流於講爽的,或是過於理想化。在今天論及的諸多議題裡,我特別注意對公務人員批判的部份。最近的公民運動,其實公務人員及警察常常都是被放在人民的對立面來討論,而之前如18%等議題,公務人員常常都是保守,既得利益者及反改革的形象。有位現場的朋友認為要改革公務人員,首先要讓公務人員組織工會,打破政府無條件筌養公務人員的現況。如此公務人員才不致於黨國不分,也才會發現工會才是真正保障自己的機構,並不是政府。也只有在這樣的前提下,公務人員才能發覺自己的理性,有同理心,或是願意去關心公眾事務--以公民的身分。不過這樣一來,政府勢必會縮減許多公務人員既有的福利,我納悶:大多數的公務人員會接受嗎?光是一個18%--只照顧前朝公務人員的政策--在台灣都可以吵這麼久,引起退休或屆退的公務人員的反彈聲浪。公務人員改革,談何容易!

    不說公務人員,以教師而言,其實就屬相對保守的份子,在政治上的光譜偏藍,因為國民黨長期獨厚軍公教的政策,以至於在選舉時軍公教大多數都是國民黨的鐵票。不說政治,教師的養成教育,便極度缺乏批判性思考的訓練。教育社會學只有前者教育概論的延伸,社會學大概只淪於人名及思想流派的記憶而已。在教育現場中,教師常是政策的執行者。以12 年國教來說,教師僅是被動的參加各種場次的研習,被灌輸一大堆教育當局準備好的樣板化資料,在研習中是聽不到反對的聲音或是批判的言論,有誰會狗吠火車?反正也憾動不了既定的政策。在校務推動上,大多數的教師,尤其是兼行政人員,以校長的命令唯馬首是瞻。誰也不願被貼標籤,自找麻煩。不然被校長盯上,不但兼行政人員自己的業務難以推動,還會被刁難,誰會沒事找事做?何況若有心往上爬的兼行政人員,更不會尋自己的晦氣,因為這個圈圈的遊戲規則就是這樣,想要往上爬,就得遵守這樣的遊戲規則。因此,鮮少有人會質疑上級命令,就算是有教師會領頭和校長對著幹,那通常也是基於教師本身利益,鮮少是為了別人的”權益”或公義奮戰(至少我還沒聽說過)。因此,學校不是批判思考會萌芽的沃土。卡夫卡所批判的階層體制,在學校是血淋淋的更行鞏固。

    教師所受的懲戒相對寬鬆,因為教師的自由度相當高,只要不要犯教師法所規定的事項,基本上校長很難對教師懲處,可是就算這麼寬鬆的體制,教師還是不太會違抗上級長官的命令,所以就更別提懲戒制度相對嚴格許多的公務人員,勢必要服從上級命令,要公務人員秉持”理性”及”同理心”去看待這些公民議題,那實在是不可能的任務。

     這些都不會有一個簡單的答案。只是在聽完今天的講座後,我的感覺是在我個人的層次,我應該可以作為一個偽公民教師,以適當的方式,去引導學生關心社會及各項公民議題。雖然我自己是教英文,但是我覺得這完全不會有任何妨礙,就像我覺得並不一定英文老師才最有資格教英文,這社會上英文比英文老師好的比比皆是,而英文老師所強調的英文重點,往往在學生以後出社會後,並不是最需要的英文技能。在目前以考試為導向的英文教學,學生往往學不到最實用的語文技能,或是學習語文最重要的態度及方法,一切教學只是短視近利的應付小考,月考以及升學考試。在這樣的思維下,學習變得瑣碎。例如,學生在考國文單元卷時,我自己會練習寫一下。我發現大部分的題目都答不出來,反而是可自由發揮的短文或長篇寫作,我可以有自己的觀點,可是寫作往往是學生感到困難的部份。這說明什麼?我們教給學生的往往是過於瑣碎的知識,而且偏重背誦,以至於學生在考過之後馬上就忘記,學生也對學習感到乏味。學到的國學常識或是詩詞欣賞並不是會駐留一輩子,在心裡銘刻下的深刻素材。有時我在想,這樣的教學下,學生學習的胃口都被搞壞了,可能他一輩子都痛恨文言文,討厭學英文。如此,學校及教師真要負最大的責任!因此,在這樣的體制下,所謂的專業,可能只是把知識切割的更瑣碎,讓別人更難以跨越進來,但同時也越沒有用處--以學生一輩子的學習歷程而言。因此,我若立志成為公民教師,那又有何不可?公民不該只是背誦民法,刑法,智慧財產權的定義而已,這些上網找就有了。公民課最重要的,應該是培養一個願意去關心社會,體察別人難處,具備同理心,獨立思考與批判能力的現代公民。要做到這點,並不需要拿教育部頒發的公民科教師證,那只證書並不代表什麼,就和英文科教師證一樣。

     我想到Flaneur,城市的漫遊者。我也要在教育圈內成為一名漫遊者,不被狹隘的專業分科所侷限,同時如游擊戰般的散佈看似”邪惡”但卻重要的思想。我以為,這才是更重要的事。這是根據我的所學,以我目前的身分,可以做的小小事情。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gilel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