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Y6A4427發稿 [800x600]  
半年前”幸運的"買到了陳綺貞年底在巨蛋的演唱會門票,那時買票的動機是好奇陳綺貞的舞台魅力,為何和我一樣6開頭世代的歌手能一日長紅至今,吸引了約二十歲到四十幾歲的歌迷,演唱會門票一販售即售罄。幾乎無視於商業市場運作的法則,不上通告,鮮少公開露臉,沒有臉書,但是陳綺貞二十年來卻經營出一票死忠歌迷,不需宣傳,演唱會總吸引一票歌迷朝聖。對我而言,陳綺貞代表了清新、知性等氣質,歌曲旋律動聽,歌聲輕柔,可是我大概只跟了前三張專輯,也就是從"華麗的冒險”後,就比較少聽她的歌了。繼去年底買了她的新專輯”時間的歌”後,才又開始聽她的歌,還有今年六月買了她演唱會的票,才又開始”複習”(或說拾起)她的專輯,把七張專輯,以及三張現場巡迴演唱的現場音樂會CD都好好聽了幾遍。而我也買了她的新書”不在他方”,企圖從她的歌曲以及文字,來貼近陳綺貞,去描繪這個人。我不是陳綺貞的死忠粉絲,可以說是帶著一些距離來欣賞她。基本上,我也是抱著這樣的心情去聽她在巨蛋的演唱會。

gilel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 Dec 06 Sat 2014 21:21
  • 窗外

於是,人生有一刻,你靜靜坐在窗邊,看著窗外陰霾的天空,耳裡聽著葛利格的鋼琴小曲,世界暫時被阻隔在外。你憂鬱的看著天空,似有所感,心裡似乎空掉了一塊; 或說,有什麼東西萎縮了。你想起可能也有人有著同樣的悲傷,也須背負著這悲傷長達十幾年,因而這悲傷成為人與人可以互相理解的基礎。但每個人的悲傷又是那麼不同,因此如同存在主義的宿命般,每個人都得孤獨的背負起他的悲傷踽踽獨行下去。驀地,你意識到桌上待批改的作業,現實的責任之一,雖然即使認真批改了可能也不會有太大的改變,如同飄落到水裡的落葉,就這樣流逝,不會再回到你手上,讓你看到那批改可能會有的任何改變。但為了一絲無法說明的責任感,你拿起紅筆,切換音樂至卡拉揚六零年代錄製的貝多芬第七號交響曲,爽朗明快的演奏風格,沒有晚年精雕細琢的耽溺,你把愁緒暫且放在一旁,毅然決然的,隨著那節奏搖頭晃腦,感受貝七裡的酒神起舞節奏與高貴的慢板,左手昂然比劃著,同時右手拿起紅筆,在文句中傾頹的危樓間摧枯拉朽,企圖建構起一小塊天地,一小塊合乎語法的秩序,同時言之成理的小小空間。兩個小時過去,十幾張的紙上布滿紅色的批閱文句,於是你心想:今日的責任已了,你自身的責任心已被滿足了。批閱時,間或你停了下來,望向窗外,乾淨涼爽的空氣從微開的窗戶透了進來,建築物背後是陰霾的天空,這可是你自身的心情嗎?這又說明了什麼呢?又能怎樣呢?你又期待什麼呢?又如同冷冽的空氣籠罩大地,沒有任何救贖,是開心,是悲傷,端憑一心。沒有人會在乎你的悲傷,因為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悲傷及快樂要面對。最終,你只能舔著自己的傷口,凝望著那陰霾的天空—凝視,即是一切!


gilel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image  

 imageimage  

gilel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280X500  

Sometime in your life, you have to force the door open with all your might and anger,

gilel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Interstellar_ALT_Artowrk     

 

gilel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Guardians_of_the_galaxy_ver2  

    這部片剛上映時,我曾納悶為何它的imdb分數竟然有八點多分,看起來鳥鳥的角色,主角穿著很像Hellboy的暗紅色外套,沒什麼超能力。齜牙咧嘴的浣熊?還有看似抄自魔戒裡的樹精?一點都不吸引我。後來有機會看完這部電影,發現這部科幻片其實有完整的劇情與角色刻劃。雖然角色的科幻能力設定不像復仇者聯盟的英雄那樣擁有不得了的超能力,但是整部電影自成一個世界。我對原著的漫畫不熟,不過電影吸引我的有兩點。第一就是雖然背景設定在未來世界,可是裡面有濃濃的懷舊風。主角奎爾是地球人,喜歡用老式的卡帶隨身聽,聽著老歌,那些老歌我不熟,不過一聽就知道是老歌,放在一大堆有著尖端武器與異星種族的背景裡有種奇妙的違合感,但是仔細聽可以發現那些老歌的旋律與歌詞又巧妙的貼和主角的心境與兒時回憶,非常趣味。

gilel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tchaikovsky-piano-music-sviatoslav-richter  

11月,在屏東是還不算冷的季節,但早晚卻已帶著涼意。在這樣的季節,很適合聽柴可夫斯基的小曲子。我喜歡聽李希特(Sviatoslav Richter)演奏的柴可夫斯基鋼琴小品(Sviatoslav Richter – TCHAIKOVSKY: Piano Music - including The Seasons),裡頭也包含了”四季”鋼琴組曲的選粹。這些小曲子,大多有美麗可人的旋律,有時輕盈婉轉,偶有激昂;有些內省沉靜,有些蕭索枯寂; 有些帶有農村般民謠般的旋律,聽了就想跟著搖頭晃腦,在心裡翩然起舞。這些小曲子各成一小世界,小小的,但是很豐富。我喜歡在晚上靜靜的聆賞,也喜歡一邊散步一邊聆聽。李希特這張錄音我猜是過了六十歲後的錄音,這時期的鋼琴家已淬鍊出晚年清澄淡雅的音色,因此詮釋這些小曲子更顯得意境高妙。在這麼多曲子裡,特別觸動我的是以上連結的第八首,Romance in F major, Op. 51 No. 5。曲子一開始便散發出美麗的旋律,既靜謐,又動人,好似秋天涼爽的空氣予人的那股沉靜感,但是從0:33裡開始的那段旋律卻整個攫住了我,好像世界瞬間凝然靜止了一般,心似乎揪了一下,就停留在那瞬間。剎那間我感到淡淡的哀傷,但又夾雜了其他的感受,很難形容。前幾天我在學校外頭的小路散步,學校圍牆外種了一排黃槐樹。遠遠的看,幾片花瓣飄落,就好像黃色的蝴蝶翩然起舞一般。走近後,發現兩三片花瓣就這樣從我身旁飄落,靜靜地落在我的腳邊。這情景就是這首曲子0:33開始的旋律給我的感覺,不知在哪裡看過這樣的形容:花落的寂然。是的,就是這樣的意境。不是強烈的哀傷,而是淡淡的哀愁,而剎那間,彷彿時間靜止了,心彷彿落葉飄落般,悄悄然揪了一下。如果好好的把整首曲子聽完(有八分多鐘),會發現0:33的主題出現了三次,有時沉浸在曲子中會讓我覺得想哭,不是想到什麼哀傷的事,也許這樣的旋律,就像幾片花瓣飄落,本身就是一種美吧。純粹為美所感動而掉淚,又何須尋找探究原因呢?

gilel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在古典音樂裡,許多反應作曲家際遇或心境,通常是作曲家晚年的作品,往往具有深刻的境界以及崇高的精神性。在詮釋這些作品時,演奏者不能只有彈奏出音符,對作品內涵及精神性的挖掘,才是詮釋是否出眾,以及更重要的,演奏是否打動人心的因素。不過我無意去談演奏與詮釋這塊,我完全沒有能力去做這件事。我只是想到,這陣子,有些作品似乎又聽的更深了點,忽然想到:古典音樂裡深刻的作品,似乎都是苦樂交雜,沒有純然的苦或樂,那樣就太簡單了,例如韋瓦第的四季,旋律可人,但有多少人會常常聽,尤其是心情不好的時候聽?而純粹悲傷的曲子,我還真想不到耶,阿,也許是柴可夫斯基的悲愴交響曲。可是悲愴的第三樂章是壯麗無比的,在墮入第四樂章無止盡的深淵前,人生壯麗的最後一擊!或如馬勒的第九號交響曲,終樂章是長大無比,對死亡與存在的深刻思考與哀鳴,但是第三樂章同樣也是神經質且戲劇化的詼諧曲。因此苦樂參雜,乃古典音樂作品的基本面貌,不過大部分的作品,是從黑暗邁入光明。例如舒伯特的晚期鋼琴奏鳴曲D960,第一及第二樂章無比的緩慢,深刻,如悄然沈澱的內心,緩緩的向內探求,苦苦思索著命運加諸其上的痛苦,但是即使在第二樂章中段後,也出現了慢慢昇華的高貴旋律,那是舒伯特悲鳴之中所散發的高貴氣質。不過苦難似乎在第二樂章末尾似乎就結束了,第三及第四樂章速度就快了起來,如同苦難之後的飛翔高歌。雖然在總結的第四樂章,那不斷鋪陳,上升的主題,可以看著出心境之飛揚,但是可以感到到命運壓迫性的主題夾雜其中,但歷經深刻思考與歷練的心靈如一條大河浩浩殤殤往前奔流,總結了前面三個樂章的思考,因此命運縱使陰暗,但心靈已走過了那個歷程,以更加圓融且篤定的姿態現身,因此第四樂章不是純然的快樂與光明,而是一種舒伯特在晚年總結式的堅定意志,去面臨其自身的苦難。聆聽D.960全曲,可以發現在舒伯特的內心世界中,光明與黑暗交戰,苦樂交雜的壯態。

 

gilel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IMG_2991  

最近生活中發生不少讓我覺得荒謬的事件。例如:前兩天跑完田中馬,等了兩個小時後火車終於來了。拖著疲憊的身軀上火車,可是卻發現座位睡了一個老太太。你說,怎麼能叫醒老太太,請她移駕呢?於是等了一段時間,很幸運的,老太太跟坐在隔壁的老先生下車了。正鬆了一口氣,準備入坐的同時,一對情侶卻搶在我之前坐下了。這時我氣定神閒地拿出車票,跟對方表示我的座位在這裡。男子拿出他的票,上面寫著:田中站後無座位。沒有問題!很好!我的座位是有保障的。不過交談時我發現這對情侶帶著口音,可能來自東南亞。那男子起身讓座,卻示意女友繼續坐著。我遲疑了一下,腦海裡描繪著我坐在他女友旁邊,身旁站著那男子的情景,於是我說:沒關係,你們繼續坐吧。之後,拿出隨身聽,做好一路站到高雄的打算。站了一陣子,發現肚子越來越痛,心想一定是中午時連喝了比菲多與海尼根的關係,消化不良,因此跑去上廁所。出來後發現車廂前端的一大片殘障區塊沒有任何人,心想為何不坐呢?因為當時又沒有身障人士,二來我又不怕褲子髒,三來我也不怕別人眼光,所以大剌剌的坐了下來。閉上眼睛,邊聽音樂邊休息,希望頭痛的症狀能緩和。一段時間後,張開眼睛,發現旁邊坐了兩個女生。真是有趣!其實大家站著都累嘛,不用那麼矜持,自在一些,席地而坐,多好!

gilel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田中馬證書  

gilel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 Nov 11 Tue 2014 01:42
  • 揪心

生命裡有某些時刻,你感受到心頭一陣揪心的痛,這種痛,無法向別人述說。忽然驚醒,坐在黑夜裡,於是你知道,傷痛來襲了,無法躲避,只能,不是勇敢的,承受。找本書,或是音樂,或是靜靜的,接受那衝擊。總之,傷痛是必須經歷的,也應該會行到陽光出來的時候。今晚,你選擇了柴可夫斯基的鋼琴小曲,Nocturne in F, Op. 10, No.1 ,李希特的彈奏。(https://www.youtube.com/watch?v=lwI6ZOwydWk) 恬淡澄澈的音色,淡淡的傳達出,那回憶,及淡淡的哀傷。枯索蕭寂,但那裡頭仍有一絲絲的溫暖,你掩面欲泣,但淚已流乾,沒有淚,但還是感到一陣揪心的痛,沒關係,過去就好,過去就好。要勇敢,承諾了就要做到。只要能夠真心,就是有福的。又何須畏懼那一個人揪心的黑暗,太陽總是會再出來的。只要還抱著對是美好的想望,真心對待別人,心痛,也是生命的歷程。在過往的生命裡,你同樣痛過,而你也是走過來了。經過這麼多年,你應該長了見識,也更加勇敢了。什麼?還是一樣痛?沒有關係,那表示你的生命本質沒有什麼改變,痛是能夠去感受,能夠真心去對待別人,人笑我痴又何妨。古典音樂裡最雋永的旋律都是來自於作者的苦痛所灌溉的,你不是天才,領略一下又有何妨?何況,你不是一直這樣看待人生及體驗音樂的嗎?所以,不要太難過了,你應當歡欣,因為雖然年歲漸長,你還是跟年輕的時候一樣,某些東西沒有改變。在變動的時間之流裡,這應當是令人歡欣的吧?So, take it! You will rise again! 


gilel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johannes-brahms-4eacb92a7eb74  

年輕時的布拉姆斯

gilel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Hector-And-The-Search-For-Happiness-Simon-Pegg-Rosamund-Pike  

電影”尋找快樂的15種方法”(Hector and the Search for Happiness)中,有一個關於快樂的警語是這樣的:Nostalgia is not what it used to be,這個not下的很有意思。鄉愁並不是對於過去的思念而已,而是今昔相比,人事已非的非”not”所帶來的悵然感。男主角雲遊世界各地,希望找到快樂的方法,最後和學生時代的舊情人相遇,一開始是久別重逢的溫馨,但後來卻女主角卻忽然變得十分憤怒,因為過去分手的疙瘩,許久以前的傷口裂開了,於是溫馨被撕裂了。如果男主角對舊情人仍抱著過去的印象,那他勢必很難去面對多年後舊情人的憤怒。這就是鄉愁!過去與現在的反差。我在心裡反覆吟詠此句”Nostalgia is not what it used to be”,驀然心頭浮現:Trauma is not being able to cross over the gap of permanent separation.  創傷就是一種斷離,被一道無法跨越的鴻溝所隔開,遠離過去、事件發生前的幸福、親愛的人,被囚禁在現在,此時此刻,於焉在心頭所造成的傷痛,因為:永遠的斷離。就像電影”Somewhere in time”中,男主角穿越時空到過去與女主角相戀,但卻陰錯陽差的從口袋中掏出一枚原本他所來自的時代的一枚硬幣,瞬間又被拉回到現代中,與女主角永遠分離,這就是創傷表現在愛情中一個具體的寫照。聽聽馬勒第五號交響曲的慢板樂章,這豈不是對trauma最好的速寫?雖然馬勒把這個樂章名為他給艾瑪的情書。因為這個樂章,我又想到電影魂斷威尼斯,因為電影用了這個樂章當成配樂。那年邁作家在義大利時看到年輕的金髮少年時,油然而生的那種痴慕之情,豈不又是創傷,或曰斷離,因為不管是年紀、背景、生活背景,老作家與年青少年都相差太多太多了。於是,斷離變成一種作家對少年單向的凝視,而無任何現實中可能的抒發管道。

gilel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image  

gilel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Photo 154  

75歲的俄國指揮泰密卡諾夫(Yuri Temirkanov)率領百年樂團聖彼得堡愛樂,於台北國家音樂廳演出蕭士塔高維契的第一號大提琴協奏曲與拉赫曼尼諾夫的第二號交響曲。本來之前沒有意思來聽的,因為舟車勞頓,但實在前陣子對拉二實在太過著迷,所以一時興起就買了票,坐高鐵去,坐國光號夜車回家,當天往返屏東與台北,對荷包與體力實在都很傷阿。

gilel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