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在自由時報看到萬巒自行車步道的介紹,下午心血來潮,帶了Osprey的雙水壺腰包,也不管最近每次都只能跑七公里左右,就往萬巒前進。

萬巒自行車步道就在賣豬腳的海鴻飯店拐進去,也就是民和路,前進大概一百公尺左右,

gilel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鄭京和小提琴獨奏會       

     今晚去聽了知名的韓國小提琴家鄭京和的演奏會,這大概是今年聽過最棒的音樂會其中一場了。曲目十分紮實,有貝多芬,葛利格,莫札特,及法朗克的曲目。第一首臨時更換曲目,原本排定是貝多芬的第二號小提琴奏鳴曲(op. 12, No. 2),但是臨時換成第五號”春”,這是台北場的曲目,所以也不是太訝異。。”春”我覺得鄭京和可能還在暖身,演奏起來中規中矩,和鋼琴的唱和也不是那麼融洽。如果春是寫意恬適的,鄭京和的演奏多了幾分緊張感,不是那麼從容。不過一開始就見識到鄭京和剽悍的演奏風格,即使已經六十歲了,還是可以看到這位韓國大媽的一絲不苟,演奏時拉弓動作菱角分明。總之,貝多芬的奏鳴曲我的印象不深。

gilel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我的意外爸爸劇照  

昨天去看了我還蠻喜歡的日本導演是枝裕和的新片”我的意外爸爸”,是枝裕和一向擅長拍以家庭為主題的片子,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橫山家之味”,把家人那種疏離,關心,牽絆及遺憾拍的絲絲入扣,有趣味的橋段,卻也有讓你掩面長嘆,久久不能自己的鏡頭。”我的意外爸爸”描寫兩個家庭,撫養小孩六年後才被告知抱錯小孩,以致於後來陷入是否要把孩子交換回來的天人交戰。血緣之親還是養育之情重要?孩子的養成是先天基因,還是後天教養方式重要?本片探討這種種主題。劇情及心得相信網路上都可以找到寫的很好的影評,這裡就只寫我注意到的部份。

gilel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image      

衝著作者也愛讀村上春樹,以及賴明珠(村上春樹的中文版書籍的譯者)也願意為其寫序,就在博客來訂了這本書,只是讀了卻有些失望。作者龔大中是搞廣告的,在字裡行間可以感受到濃濃的都會性。再者,作者堅持跑步的服飾、配件及跑鞋都只用NIKE,因為NIKE是他廣告公司的忠實客戶。只是,若跑步是一項極個人的運動,那又何必把工作上的事情帶進來?作者每一篇的札記都會提到當天跑步的跑鞋,所以很明顯的就是藉出書順便幫NIKE宣傳,果然真是個廣告人阿。再來,作者在書中提到要用跑步記錄台灣,但讀過後才發現不是環島跑步,而是每個縣市擇定某定點,進行大概10K左右的跑步,而每篇札記就是記錄其心得。這樣的跑步方式,資深跑友大概是會啞然失笑的,但作者本來就不是專業運動員,所以我們也不用苛求其運動的深度。可是若論其跑步所引發的心得,我覺得若和村上春樹的「關於跑步,我想說的是...」相較,顯然後者的文字比較能打動我。龔大中的文字比較像部落格的文字,淡淡的拂過,但顯少能引起我的共鳴。能夠驅車環島,悠閒的跑個10K,然後大啖當地美食,一個月就可以整理心得後出書,微博時代,出書的門檻果然大大降低了。這本書不是寫的不好,只是對我而言,它真的太「輕」了,大概是因應現在越來越夯的跑步風潮所應運而生的產品。

gilel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一般皆把貝多芬的六首晚期四重奏(作品編號op. 127, 130, 131, 132, 133, 135)視為深奧的作品,傳達了貝多芬晚年的心境,可是這六首作品對我一點兒也不艱澀,也許他們有微言大意,可是這些作品也是我可以輕鬆聽的作品,有些快板樂章甚至有極為抒情或是充滿鄉村民謠式的旋律,是讓我覺得非常可喜親切的作品。今晚把幾首晚期四重奏都聽了一遍,也搜尋了一些網路上的評論,有人說op. 131的最後一個樂章象徵上帝的審判,令人驚懼。也許吧,合奏部分是帶點沈重的意味,可是也不至於完全沒有出口,小提琴的高音部還是有著一些些的慰藉,尤其結尾,那不是挺光明且有力的結束嗎?不過今晚我啜著威士忌,想聚焦在op. 135的第三樂章慢板。這是一個徐緩的樂章,弦樂低鳴著,如同一個人退縮到最深沈的內在,也許遭逢困厄,或是一個全然內省的心境。四把弦樂器交雜,鋪陳出那種揪緊你內心的,苦難,或是,在承受苦難時思索,這一切背後的意義。一度,到達極深沈的境界,赤裸裸的面對人生最孤獨的時刻。孤獨中似有各種意義浮現,如同過往一生在腦海中迅速掠過。小提琴聲部象徵內心的探尋,大提琴適時的唱和又像撫慰。最終,第一小提琴帶出慰藉般的主題,中提琴與大提琴不斷給予唱和與支持。那代表什麼?是人生的苦難太重太深,在上帝面前下跪乞求救贖?我聽著聽著,泫然欲泣,尤其大提琴那一聲聲共鳴,簡直揪住了我的心。到底,這一切的歸宿為何?也許一切歸於寂然,而答案,可能在第四樂章中。那開頭不祥的旋律,被弦樂驚懼的合奏所承接,加上低音部的低鳴。但很快的,浮現了輕快的旋律,莫非是豁然開朗,領悟了什麼?這裡好像農村般民謠的旋律,似乎象徵著內心的喜樂。但喜樂中,之前驚懼的主題仍然在樂章末尾再現,莫非意味著人生絕無可能有完全喜樂自在的境界?喜樂與苦難交雜,只有在其中人生才有可能湧現光輝的時刻。不知道,也許我只能一直繼續聽著op. 135,也許,我會有新的領悟。


gilel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那天和同事聊到某部我興趣缺缺的電影,同事說這部電影在學生中可是十分受歡迎,我這樣可是不夠潮,跟不上學生的腳步。之後我不時想起這件事,後來又問過其他同事:你會不會刻意去迎合學生現在喜歡的東西?同事想了一下,回答說:”了解是會的,但若自己沒有興趣,也不會為了迎合學生而假裝對這些事物有興趣。”隨著年紀漸長,和學生有代溝應是必然的事情吧。可是,是否該為了營造教學效果,特意去迎合學生的胃口,即使那些事物是自己不喜歡的呢?各行各業都有甘苦,很多工作都必須為了生存而做出犧牲,例如迎合客戶的口味而勉強自己,這可能無關乎個人尊嚴,而是為了在職場求生存。學生,某種程度也是教師的客戶,尤其在現在少子化的時代,加上12年國教,學生的背景及素質更加紛歧,教師面臨更嚴峻的挑戰。不過,真的有必要為了迎合學生,即使自己沒有興趣的歌手/卡通/...,也要假裝有興趣嗎?我很認真的考慮後,我的答案是:NO!對新事物的好奇心不能說沒有,可是我沒辦法真心喜歡我不感興趣的事物。況且,若以此為前提,即使似乎能某種程度的提升教學效果,長期而言,那教學效果能否持續呢?我是  持否定的態度。我很喜愛的俄國鋼琴家李希特(Sviatoslav Richter),曲目寬廣,技巧驚人,可是,有些作品,他只彈了部分,例如蕭邦的練習曲及前奏曲,他只願意彈部分的曲目,不願意錄全集。他的能力絕對能夠駕馭那些他不願意彈的曲目,但是為什麼不願意做全集錄音呢?當被問到這點,李希特只是淡淡的說:”這裡面有很多好東西,但我不願意彈奏。我必須喜歡我所詮釋的作品,只有那樣,聽眾才會喜歡我的演繹。我不會為任何聽眾彈奏。”有人會說李希特孤高,但我的理解是誠實,不譁眾取寵的誠實。尤其在他那樣崇高的藝術世界,當然必須對自己完全的誠實,只有在這樣的前提下,鋼琴家的藝術性才能真摯並完整的展現。我為這樣的誠實所折服。我當然沒辦法跟李希特比(我算那跟蔥阿),但回到我自身,我自己的教學老實說還差的遠,一直都不穩定,我也一直在動腦筋。我願意去了解學生,可是我在課堂分享的,必須是我自己也認同,或者說也真心喜愛的東西。我實在無法去談論我不了解,或者也無法喜愛的東西,就像我無法在台上為了說教而說教,我連一分鐘都撐不下去。也許,因為這樣,我不可能成為受歡迎的教師,也許我太不了解表演之道了。可是,我還是只能依循著我所知道的道路走下去,如果教書是要走20幾年的路,我還是必須把我自己放在第一。別人有他的道路,而我只知道我自己的路。生活已經有很多的重擔了,如果連自己的工作都要這樣矯飾,那可能太累了。在我可以選擇的幅度內,我,傾向不要。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飲。

 

gilel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陳宜鍾節目單  

    前幾天偶然得知鋼琴家陳宜鍾擺出這麼特別的曲目,而且不是在小型音樂廳,而是像自宅透天厝那樣的場地,名曰沙龍音樂會。雖然梅湘我實在很不熟,之前只聽過它的鳥類圖鑑鋼琴曲集(記得是DG烏果斯基版),印象就是現代樂派的叮叮咚咚大珠小珠落玉盤龐雜鋼琴炸裂的音響,但鋼琴家陳宜鍾對現代曲目一向有偏好而且浸淫許久,這次的音樂會當然值得一聽。事前我還在iTunes Store上找到本曲的被題獻人,也就是作曲家梅湘的第二任太太,本身也是鋼琴家的Yvonne Loriod的版本,這幾天努力的聽,希望能累積一點心得,不然現代樂派實在不好嚼阿。今天的現場聆聽,比起聽錄音還是要深刻很多,以下是一些心得。

gilel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因為電腦當機,一開始的文字遺失,不過那時有螢幕快照,保留了文字的圖檔如下:

遺失文字  

gilel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哲學講座_1  

 

gilel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生祥我庄演唱會  

 

gilel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0803  

 

gilel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隨著跑步里程增加,攜帶用水的裝備變成一個必需品。一年多前買了一個Nike的單水壺腰包,還不錯用,只是口袋太少,放的隨身物品有限,現在拉鍊又壞掉了,可能是使用後未即時清理,鹽巴堵住拉鍊了。於是最近便積極的尋找水壺腰包。前陣子入手了Nathan的背心,原本以為前方的置物袋可以放水壺,後來發現只要放有一點重量的東西就會在前方晃啊晃,實在不好用。也許可以把背心束緊,但是我還是覺得太拘束不習慣,背心就被我閒置了。前幾天去戶外運動用品店找了好久,最後心一狠就買了下面這個腰包:

Osprey  

gilel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瘋狂假面,一部我高中時期收藏並熱愛的漫畫,最近被改編成電影而且也在台灣上映了。星期日很興奮地去高雄看了這部電影,光是想到由真人演出瘋狂假面,這就令我期待不已。到底導演會怎樣呈現漫畫人物呢?看過電影後,雖然電影不若漫畫豐富,但至少也改編的不錯了,滿足了假面迷的渴望。興沖沖的把這部片介紹給同事以及學生,可是得到的反應不是掩面(好變態啊!怎麼聊豆皮壽司這種不堪入目的事!),就是困惑(八年級生大多沒看過漫畫)。我想,因為不了解,所以覺得這部漫畫很變態吧。不過呢,如果仔細看過漫畫及電影,就會發現一些微言大義。首先,要是能夠發揮100%的潛能,我也想變身成瘋狂假面啊。可惜我沒有變態基因,就算戴上小褲褲也沒辦法激盪出變身的亢奮感,所以殘念...只是我不免想到,如果世界上真的有像瘋狂假面這樣的人物,我們的社會可以給予尊重嗎?我想到中央大學教授何春蕤近二十多年來一直在鼓吹的性解放運動,從早期的同志運動,為公娼爭取權利的日日春運動,一直到後來的跨/變性,動物戀事件(近五年似乎比較沉寂了),就我一個旁觀者的角度而言,我覺得何春蕤想要提倡的是性多元解放的美麗新境界。如果現在我們覺得同志在一起並沒有什麼,因為那也是愛情。婚姻也不再是傳宗接代而已,如果要小孩也可以領養,並不一定要自己生。跨/變性也是自己的選擇,陽性及陰性氣質可以共存於男生或女生或是陰陽人(以生理性別而言),那麼,我們的社會是否可以朝這個境界再突破:如果有人穿著絲襪,或是聞著襪子能夠感到亢奮,或是其他種種性慾展現的可能方式,只要他/她沒有妨礙到別人,或使別人不舒服,那我們的社會是否可以尊重這樣的少數?我覺得瘋狂假面就是未來性多元的一種隱喻,拋去多餘的衣服,戴上和肌膚合一的小褲褲,將內褲交叉成獨特的豆皮壽司,雖然乍看之下驚世駭俗,但是他卻不危害別人,相反地,還以自己特有的方式伸張正義。這樣的個體有什麼不好?我們為什麼不能歡欣接納這樣新的展現性慾的可能?雖然我對性別運動所知甚少,但我揣測,何春蕤所期盼的美麗新境界,就是這樣性多元解放自由奔放的可能。我想到研究所時讀到的哲學家德勒茲Body without organs的概念,當性慾脫離了生殖或是性器官,那它就不被傳統概念的body所限制,性慾可能有戀物癖,戀動物癖,...還有更多意想不到的可能。我們,是否能心胸開闊些,去迎向這樣的可能?瘋狂假面,並不只是部惡搞的漫畫而已,它是一則性解放的未來預言。


gilel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最近軍公教刪除年終慰問金之新聞鬧的沸沸揚揚,這個議題牽涉著歷史背景及諸多因素,並非簡單的能有非A即B的定論。尤其在討論議題時,不該過度將勞工及軍公教放在對立面,因為社會上有很多家庭,是軍公教及勞工混雜的,過度貶低或污名化某一方,就如同省籍對立,只是在撕裂社會。政府應該有更高的視野,讓社會上不同的團體皆能有適度的待遇。以我個人而言,是贊成軍公教適度減少福利的。在南部,老師及公務人員常被認為是穩定工作的代表,而事實上軍公教的福利的確優於一般的工作,這也是為什麼在現在不景氣的經濟情況,會有這麼多人投入公職考試。不過從教育的立場來看,這不是什麼好現象。前亞都麗緻飯店總裁嚴長壽曾經批評過內的技職教育過度學術化,造成生產出來的技職體系學生都空有理論,而缺乏實務經驗。同時,他也批評過多的學生投入到公職考試,造成教育資源及學生求學光陰的大幅浪費。我覺得他是一針見血。固然大學應該有更高的目標,並不是職業規劃所,但現在的大學的確生產出一大堆現行職場並不需要的人才。政府實應好好再規劃教育各系所人才的出路,不然依現行的教育體制,學生不管受再多的教育,學的皆是以後出社會用不到的東西。或說,學生根本缺乏了自我學習及進步的基本能力,甚至,國中九年一貫教育所強調的帶著走的能力根本都不具備。以英文學習為例,考試領導教學,學生就算從國小就開始接觸英文,缺乏應用的機會,根本就只是在學考試用的英文,不要說做英文簡報,連寫篇簡單的作文,或是基本的會話能力都沒有。身為英文老師,我常感到心有餘而力不足,即使想引導學生思考,但學生被分數及繁星制約,念茲在茲的是如何提高分數,希望老師用有效率的方法幫他們抓重點。老師同時也被班平均,校排名所綁住,這樣的教育功利思維下,離應用英文的目標是越來越遠。

     回到軍公教福利,正因為軍公教人員福利比一般工作高的多,造成大量的人投入公職考試,但那些公務人員考試是否真能篩選出能力高,或是具有為民眾服務的公務人員?我想大概是否定的,能擠入公務人員窄門的是擁有高超考試技巧的人,而非真正想為民服務的人。雖然不能一竿子打翻所有公務人員,但我想這是普遍的現象。所以,當軍公教人員的福利遠高於勞工團體的薪水時,對教育其實是有相當負面的效應。政府不是應該努力促成各個科系及各行各業都能有所成就嗎?而不是像現在特別照顧軍公教人員,罔顧軍公教人員和其他團體福利的巨大落差。這背後,其實是中國傳統科舉考試的心態作祟,以及過去教育獨尊智育的偏頗現象,還有像民眾call in政論節目大放厥詞的”勞心者比勞力者應該薪水更高”言論。

gilel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5) 人氣()

蔣勳孤獨六講  

      因朋友的分享,開始閱讀這本之前在書架留意到但一直未曾動念閱讀的書。這本書不是談論藝術,文字非常直接,有點像蔣勳娓娓道來他對孤獨兩字的看法。他從六個面向去談孤獨:情慾,語言,革命,暴力,思維及倫理。以下速記我有感觸的兩點。

gilel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